【2023】慈溪市长河镇成人学校

2024-10-31

一、建设背景

长河镇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烈士的故乡。全镇区域总面积29.3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225万人。全镇实现地区年生产总值40亿元,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580元。长河镇享有“浙江省蔬菜之乡”的美誉,1998年6月成为“浙江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目前我镇总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形成以白毛豆、甘蓝菜、西兰花等为主导品种的农业产业格局,形成无公害蔬菜产地2万亩,白毛豆、西兰花、甘蓝菜、蚕豆、青刀豆、辣椒等6只蔬菜产品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浙江省蔬菜之乡”“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等称号相继花落我镇。2006年9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长河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图片20.png

慈溪市长河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于1988年5月,属于原长河区长河镇,1992年撤扩并后,由原大云乡、沧田乡、长河镇成校合并而成,于1998年11月19日通过浙江省一级成校验收,2005年12月通过复查,2006年通过浙江省示范性成校验收,2006年11月通过宁波市现代化学校验收。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2014年由慈溪市技工学校、掌起成校、长河成校三家学校联合发起并组建的慈溪市首个农民学校成立,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被评为慈溪市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浙江省标准化成校、浙江省示范性成人学校、宁波市高标准成人学校、宁波市标准化老年大学、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

二、办学目标与思路

1.办学目标

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政策方针,大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营造长河镇全民学习的书香氛围;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内涵发展,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环境;打造长河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高素质农民转型创业,促进区域农民增产增收;发挥成人学校积极作用,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终身教育发展。学校将培养以打造品牌、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人群、全产业链控制等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2.办学思路

学校以“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为办学理念;以“立足地方,服务乡村、培训为本、彰显特色”为办学宗旨;以内涵提升、技能培训、终身学习、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为工作抓手;坚持调整与发展相结合、素质培训与能力培训相结合、成校教师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培训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围绕长河镇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和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自主创业,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主要措施与做法

1.健全组织勤练内功,抓好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

1.1镇党委、政府重视,统筹镇农民培训

镇党委、政府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有明确切实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成校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阵地,组织开展学历培训、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与农机指导、农业政策咨询等工作,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优化一产”的产业布局思路,依托标准化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合联”服务组织,探索“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不断努力。

1.2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经费

学校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近三年镇农办拨付农民培育专项经费39.52万元;办好《今日长河》社区教育报,至今已刊出349期,开展科普、农技、文化、政策宣传;学校还积极申请宁波、慈溪市的科研活动经费,总社区教育经费年平均近39.5万,按镇常住人口6.02万统计,人均教育经费达6.56元。

微信截图_20241031154423.png

1.3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创新培训模式

我镇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社区教育委员会,成人学校作为社区教育中心、市农民学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乡村振兴的重要成员,组织参与“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农业振兴”的研究工作,特别在农业振兴领域,参与镇农业基地的设计与建设,近三年学校与优秀农场签订协议,建设长河镇成人学校农业(技术)培训基地10家,成为农民体验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模式的新机遇。

2.优化基地,推进教育中心硬件建设

2.1校内基地建设

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办学条件。近年来学校共投入20余万元用于学校硬件建设。长河成校于2005年8月搬至新校区,2008年11月长河草帽业小学纪念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南邻长河草帽业纪念馆、浙江省慈溪市草编工艺品博物馆、张云乔同志纪念馆。校区建有标准化报名大厅一个,能满足教育培训需要的教学、实践用房若干,建有手机操作与维护实训室一个,中西式面点实训室一个,茶艺室一个、美容实训室一个、育婴师实训室一个,书画教室一个,建有计算机房1个(50台),多功能电化教室(双向视频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门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各一个、乒乓室一个(拥有藏书4000余册,其中实用技术类图书占40%以上)。

2.2校外农民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自2017年开始,与本镇雅波果蔬、沧田蔬菜种植场、飞雪花园、水蜜桃修剪、祥瑞火龙果、优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焕权农庄等十家公司签订协议,成立长河镇成人学校农民实训基地,定期开展农民培训。学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地点放到学校农民实训基地,让学员在田头一线接受新经营方式、新品种、新农技等的学习培训。学校参与镇农事服务中心的建设。中心建设有农技指导室、长河特色农产品展示厅、电商服务站、农药残留检测室,设施齐全,常年为本镇农民开展政策咨询、农技指导、产品推销、农药残留检测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课落实到各基地,开展桃树修剪、蔬菜果树嫁接、大棚搭建与维护、花卉培育与网上销售、蔬菜冷藏保鲜技术、“人工春化”蚕豆现场指导、“浙鲜12号”小弓棚毛豆现场指导、“浙樱粉1#”现场指导、农机试用、无人植保成本与效益等实践培训,农民零距离学习农技、农机,感受新时代农业发展前景和农业发展新机遇。

2.3建设农家书屋,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习点

自2020年起,学校建设面向农业的农家书屋,从20年的17家增加到22年的60家,学校为每个农家书屋订阅《中国瓜菜》《长江蔬菜(上)》《长江蔬菜(下)》《湖北植保》《新农村》杂志,让农民在学习中提升经营意识和农技水平,带动周边的农民共同致富。

3.勤练内功,抓好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

3.1制定教师培养规划,组织教师下基层

长河成校有教师9人,都符合任用条件(学历、教师资格);学校制定了教师培养规划,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有“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并按时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在编教师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全部达到规定工作量,并能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能经常下基层联系工作,下基层次数达到规定要求,并下村、企上课。

3.2优秀党员担责任,转化培训资源

近三年来,本镇优秀党员转化为新的培训资源,乐四清、刘珊、陈焕青、罗永良等一批优秀学员与学校签订协议,成为学校农民实训基地的指导员,作为本镇“土专家”参与农业实践指导工作。乐四清的休闲农业设计指导、刘珊的农产品电商技巧、罗永良的大棚蚕豆授粉技术等课程深受农民欢迎。

3.3组织农业调研活动,交流培训方案

学校、农办多次组织农业调研活动。小组人员下田头、走村合作社、进农资店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了解农民学习需求、作物种植与植保情况,研讨农博会议程与农展布置。2018年参加在慈溪市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讨会,递交了创业培训方案,多次在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交流培训方案。

4.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强化农民教育内涵建设

农民教育的内涵建设是立校之本,是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教育活动的有效保障。为此,学校积极谋划,根据长河特色,围绕农民需求着力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学历提升培训

开展“双证制”成人高中和成人大专(专升本)远程学历培训,政策上向务农人员倾斜,录取优先、经费优惠。近三年完成“双证制”成人高中217人,成人高校毕业75人,为提升农村学历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4.2失地农民培训

学校建设“育婴员”“中西式面点”“注塑工”实训室,开展“宁波汤圆制作专项技能”“初、高级育婴师”“初、高级西式面点师”“高级中式面点师”“家政服务”等课程,近三年完成技能培训580人,帮助80%的失地农民转移就业。

图片22.png

4.3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长河镇创建了国家级的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程度和规模优势不断提升。

长河成校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创新培训模式,创办农业培训基地,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服务目标。协同镇农办在祥瑞火龙果创办了农事服务中心,面积600平方米,在三星农业创办农合联服务中心,以“引种、试种、培训,推广、咨询服务”为宗旨。依托镇、校农业基地,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三年总共培训8770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12人,农业实用技术8658人。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农场和培训基地为核心,示范项目为纽带,种植户共同参与的“基地辐射型”模式,将技术和信息覆盖全镇,辐射全市。

基地还利用优质师资资源,开启了病虫害防治咨询服务,三年来,咨询服务3万多人次,亲临田头指导10多次,获得好评。傅立业同志年年被评为省科协优秀教师、乐四清同志被评为省科协优秀。

镇农办、成校每年举办长河镇农展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六届,开展大型技术培训、机械化设备使用技术和优势农业现场观摩、农资优惠供应、产销形势分析、农业政策宣讲、蔬菜产销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当地及周边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协助各村加速农业信息网络化,已有6个村建有网站,11个村加入浙江省万村联网工程。

图片23.png

4.4创新了“双体系、全覆盖”的新型农民培训网络

双体系是根据新时代农民的不同需求,从长河“农民培训”实际出发,建设成的面向职业农民的“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和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两个培训网络体系。每个网络均以产业内龙头企业为先导,村民(企业职工)学校和农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为依托,形成培训“雁阵”系列,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网络联动,对新型农民培训做到全面覆盖。创汇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是长河农业的特色,分别形成了以“三星农业”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与冷链贮运、“沧北农场”为龙头的现代种植业、以“祥瑞”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三个产业化体系。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与三农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构建了以3家农业企业为龙头,10个农民实训基地,11个农业合作社为联系单位的“现代农业技能培训”网络,三年来为本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5名,良好的培训效果影响兄弟乡镇,受庵东镇农办委托,为庵东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人。

四、办学成效与特色

1.办学成效

1.1培训上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花39.52万元钱,共培训10891名新型职业农民,举行了三场农展会,新增三个校农民实训基地,引种“浙豌2号”“博洋9号”等试种农业新品种,组织121名农民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1.2传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在成校与农办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成功引种大棚脆瓜、浙樱粉1号小番茄,“人工春化蚕豆”,浙鲜12号毛豆、农民培训实践中引种的“人工春化蚕豆”,在元旦前后上市,主要供应春节市场,亩产在4000斤,平均市场价格达20元/斤,让参加实践的农民尝到了甜头。2019年订下3000苗蚕豆,种植面积达25亩,学校多次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在2019年春季降水量大,连续阴天超纪录的情况下,通过二次、三次催芽,亩产达到4200斤,喜获丰收。2020年底推广的“浙鲜12号”毛豆五月底开始上市,市场价格达15元/斤,毛豆肉25元/斤,批发商批量订货价也达到9元/斤;浙樱粉1号小番茄品位好、产量高、价格卖得高、市场销售旺,农民喜获丰收之余,不忘农校和农办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嫁接技术,我们的桃子品种得到改良,产量高,口味好,市场上供不应求。

2021年引种“浙花2号”成果,通过三膜覆盖技术,达到早产、高产的目标,2022年6月,在岳森农场开展“浙江农业之最”花生现场会,以高产947.52公斤获“浙江农业之最”高产奖第一名。2022年6月29日组织长河镇毛豆采收人机大赛,通过组织比赛,体会机器代替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当场6家农业大户提交了农机订单。

1.3引种新品种,拓宽农业市场。

2018年底“红美人”橘子第一批果实成熟,由于个大皮薄、水分足、甜度高、品位好,市场上卖到30元/个,新产品的上市给农民带来了新的机会;“红水晶”火龙果的引种成功,为祥瑞农场焕发生机,市内其他品种的火龙果5、6元的市场价格还滞销,“红水晶”火龙果卖到15元/斤,中央7台走进祥瑞火龙果基地实地采访,2021年学校采购“博洋9号”甜瓜种子分发给瓜农种植,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甜瓜大棚种植与植保指导。当年瓜农就喜获丰收,每亩经济收益在6万元以上。由于品相、品位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吸引了微商、抖音等一批商家。2023年济灶农场的种植规模扩大到6亩,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订单。

1.4绿色农业引领现代农业新方向

慈溪市优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青蛙+蚯蚓+果蔬、蝌蚪+水稻+青蛙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蛙菜”“蛙稻”绿色品牌,同时公司开展蚯蚓+生活有机垃圾+农业有机垃圾+沼气+有机肥的实验。

1.4.1环境效益

利用纯自然环境进行养殖,定期放生大量青蛙回归自然,起到确保青蛙繁衍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利用纯天然食物进行喂养,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利用青蛙的自然属性和青蛙、蚯蚓产出的粪便使得生产的产品无公害,起到优化环境和确保食品安全的作用;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有效利用有机物创造价值,防止浪费、污染。

1.4.2社会效益

具有节约土地,挖掘土地的潜能之功效;研究创新,科学种养,具备摸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之功能;带动一大片,致富一大批农民,起到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之作用;让城镇化建设提升到以健康、幸福生活为核心的内在社会责任之潜能。

1.5结合农村实际,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我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探索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模式,加强社区教育中心教师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五农联动助推乡村农业振兴》评为宁波市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新项目,2022年《“五农联动”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实践探究-以长河成校为例》获宁波市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