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慈溪市横河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2024-10-29


一、建设背景

慈溪市横河镇位于慈溪市南郊,区域面积85.4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万亩,林地6.07万亩,是省级重点杨梅产区和宁波市重点产粮乡镇,是1996年国家命名的“中国杨梅之乡”、 2007年评定的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果品) 、浙江省森林城镇、首批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镇。

乡镇成校想要有地位,必须先要有作为,镇政府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提出“城乡融合,生态乐居”的品质强镇口号,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提升自身能力,以原乡民、返乡民、新乡民为服务主体,践行“送教到田”等主动服务的精神,解决生产与学习的矛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助力区域特色农果产业提质增效,经过多年的种植推广、技术改良、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培训,全镇杨梅核心基地已建成25000亩(12000亩无公害基地),在品牌整合和产业拓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20年杨梅产值约2亿余元。全镇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5000亩,全镇共有500亩以上水稻基地12个,1000亩以上基地1个,约300多户近1500人从事水稻种植,水稻已成为横河镇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2020年水稻产值约0.35亿余元。“红美人”柑橘种植面积有了扩大,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参与种植的农户也增加了许多,当地由此掀起了种植热潮,2020年“红美人”柑橘产值约0.1亿余元。横河镇果树种植户从最初的3000多户发展到4000多户。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达2万多人,种植面积连年翻番,整个横河镇农产品种植超过42000多亩。乡镇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成校不断探索培训项目,注重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振兴。

二、办学目标与思路

1.办学目标

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政策方针,大力开展全民终身系列学习活动,营造横河镇全民学习的书香氛围;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内涵发展,营造“真善美”的终身学习环境;打造横河特色产业基地,培育高素质农民转型创业,促进区域农民增产增收,发挥成人学校积极作用,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终身教育发展。学校将培养以品牌打造、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人群、全产业链控制等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

2.办学思路

学校以“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为办学理念;以“立足地方,服务乡村、培训为本、彰显特色”为办学宗旨;以内涵提升、技能培训、终身学习、耕读传承、绿色发展为工作抓手;坚持调整与发展相结合、素质培训与能力培训相结合、成校教师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培训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围绕横河镇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和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自主创业,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主要措施与做法

横河镇农业主导产业为杨梅、水稻、“红美人”柑橘三块,我校精准定位三种农产品进行有效的教育服务工作,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以政府部门和学校力量共同构建特色化的“农民学堂”,学校是“农民学堂”的构建者、联络者、组织者、协助者、合作者、服务者。促进农民多样化的创业意愿与市场需求及社会资源有效对接,积极争取创业政策体系完善,落实力度,帮助农民降低创业成本,壮大农民创业群体,服务三农创业创新创优。具体措施如下:

1.开发一些项目:吸引农户参与特色产业技术培训

1.1杨梅更新技术培训

我校注重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农产品存在品质退化,精品少等问题。于是在2014年9月与本镇农技站组成了技术升级实验团队。进行全方位指导技术升级培训,比如对杨梅幼苗的培育,修剪(老杨梅树更新技术)、施肥、采摘等进行了系列培训,特别是老杨梅树更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效果尤为出色,从当地实际出发,分片布点、实施推广,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关键技术并编制了特色教材。

 微信截图_20241029151232.png

1.2水稻新品种技术培训

从2014年开始成校积极参与水稻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落实质量安全和可追溯,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与上海正大集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并大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嘉禾218”,保障质量安全。

1.3红美人推广技术培训

2017年5月成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为慈溪市春望果蔬有限公司引进优化品种牵线搭桥,优化品种具有抗病毒性强、生长健壮等,成校再邀请专家进行脱毒的接穗指导后,极大规避了“红美人”柑橘其自身性状不稳定,容易退化衰弱、抗病性弱、容易树势衰败等弱点,春望“红美人”柑橘果型大、果形美、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

2.培训一批农户:探索农户适应特色产业培训模式

2.1“送教到田”的示范实践模式

在2018年的水稻种植培训过程中,专家们首先通过PPT,图文并茂地为学员们系统地讲解《水稻生产管理技术》等专题知识,随后走进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户答疑解惑、诊断开药。通过授课专家通俗易懂地讲解,耐心细致地解答,农户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为搞好产业增收奠定了扎实基础。

2.2“送教进村”的全程服务模式 

每年的三月中旬,正是杨梅开花前修剪疏花芽和病虫枯枝的时节,市林特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柴春燕都会及时到杨梅主产区横河梅园,现场为梅农送上杨梅生态栽培技术,每次都有几十位梅农听柴教授上课,课后对管理杨梅生产中实际问题向专家咨询,现场气氛热烈,讨论精彩,现场的梅农多位梅农说:“今年他们的杨梅一定会像柴教授说的一样:品质提高,效益提升。到时请专家来梅农家品尝他们最好的杨梅,表示感谢!”课毕,柴教授亲自为梅农送《杨梅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一书,梅农开心极了!

2.3“送教入室”的按需培训模式    

“红美人”柑橘种植是横河镇近几年引进的新品种,个性化问题较多,学校邀请农业专家上门按需施教,2019年开始,乡土专家茅春苗每月都去(惠农工作室)调研“红美人”柑橘栽培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根据问题指导种植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用实践操作演示关键技术的操作流程。学校注重现代农业生产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进一步提升了横河镇农民的职业素养和农技水平,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规范一个标准:满足农户提升特色产业管理能力

3.1 推进科学种植标准

在三种特色农产品种植过程中,我校注重科学种植培训,主要涉及内容有,一是要求建立科学的用水制度:根据药材生长发育规律及降雨分布,做好用水和灌溉排水的计划,建立合理的用水制度。二是制定合理的施肥制度:我校广泛推广应用规范化种植技术,合理施用化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化肥对基地及周边的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建立控制农药使用制度:我校在农户培训中要求按农药使用规程合理施用农药,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及低毒药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以及致癌的农药。

3.2规范农业生产标准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学校与镇农办合作,制定农产品种植标准,把关农产品品质,注重品牌打造,改进包装与销售渠道,推动专业合作社、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依靠品牌进入市场,体现农产品的规模优势、拓宽渠道、加强合作。学校携手龙头企业通过带动农户,使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相互协作,即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也有利于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

3.3提升产品包装标准

做强杨梅、水稻、“红美人”柑橘产业后,必须选择经济有效的包装来增加农民收入。成校邀请专业教师开展专项包装及品牌知识培训,种植户明白了包装及品牌的重要性。包装应选用通过ISO 14000标准的认证企业制作,对杨梅、水稻、“红美人”柑橘的性质、形态、运输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包装本身进行研究,如包装本身所运用的包装材料的性能及其运用范围,重点考虑包装材料的质地、功效、色彩、强度。如选择什么样的包装篮、纸盒来突出产品的特色和视觉冲击力,规范使用产品标识。逐步推广使用“慈溪杨梅”证明商标,大品牌战略是打通果品销售通道的有效途径。

4.建立一批基地:面向农户丰富特色产业学习途径

4.1 操作实训基地

我校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立足区域特色产业,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与农业、科技部门紧密协作,以“杨梅、水稻、“红美人”柑橘技术”培训为抓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业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和引领,实现了“孵化”一批、带动一片、繁华一地的效果。现已打造了横河丰泽杨梅基地、芝林杨梅观光园、夏之红杨梅观光园、横河建立水稻农场、慈溪市春望红美人柑橘休闲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旅游观光基地5个。

 微信截图_20241029151306.png

4.2示范辐射基地

农业既是横河镇的基础产业,又是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梅园村为中心的杨梅”万亩绿色杨梅基地、以伍梅村为中心的万亩优质米基地、“以石堰村为中心的”两千亩红美人柑橘基地等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是横河镇推广农业新品种、传播农业新技术的示范田、推广田;是“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重要平台;是发挥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作用的基地。

4.3观光产业基地

通过我校培训指导,现在横河镇已建成14个观光产业基地,分别是横河丰泽杨梅基地、芝林山庄杨梅观光园、圣田杨梅园、东畈杨梅园、春苗红美人柑橘休闲、丰泽绿色果园、禾枫山庄杨梅园、凉帽洞杨梅观光园、大山杨梅观光园、夏之红杨梅观光园、紫来山庄杨梅园、国荣杨梅园、慈南杨梅观光园、横河建立水稻农场。这些观光园风格各异,如大山杨梅观光园,周围有竹林、茶园、水库,游客在采摘杨梅的同时也可进行垂钓、游林;再如芝林山庄杨梅观光园,风景秀丽,休闲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圣田杨梅园山上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山下禅音缈缈,引人入胜。

“烛湖”“夏之红”“慈溪杨梅”品牌的到来的效应,每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水稻休闲核心区伍梅 “稻香节”举办地每年接待游客0.2万余人(次)。慈溪市春望红美人柑橘休闲园运用新品种—脱毒红美人柑橘种植与自然资源环境相融合,生产出高品质红美人柑橘,关注消费者的休闲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自然生态、能放松身心、舒缓工作生活上压力的自然乐园,年接待游客0.2万余人(次)。大量的人流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横河镇现代农业的发展。

 微信截图_20241029151334.png

5.带动一项产业:服务农户提高特色产业经济效益

5.1 提升品牌产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包装设计用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给生产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应。伴随着消费升级,农产品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消费模式,想要在众多农产品中脱颖而出,包装设计一定是第一步!独特个性化的包装设计,不仅仅在视觉上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促进销售,增加经营者的经济价值。我镇逐步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口号、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的“慈溪杨梅” 品牌。经济效益提升20%以上,品牌意识、农产品包装意识深入人心。

5.2增值产业链附加

我校通过办班、座谈会、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家明白品牌的竞争,绝非仅仅停留在初级产品的销售市场上,而是更多地体现于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角逐之中。以杨梅为例,为解决杨梅保存难的问题,使杨梅产业经济价值最大化,为此,学校邀请专家对杨梅等深加工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培训,生产出杨梅汁涌现“烛湖”“夏之红”等龙头企业。到现在全镇新鲜水果(杨梅)类注册商标为16个。

5.3扩大销售流量

我校通过示范基地,加快三类农产品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产品品质。学校指导农户强化质量管理,生产“有机、绿色”农产品,贴近消费者绿色、营养、保健的需求,引导农户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争创品牌、创名牌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建品牌、创名牌的良好氛围。慈溪春望果蔬农场负责人茅春苗尤其出色,与杨梅打交道20多年来,通过自身不断摸索,研发出了一整套杨梅储存、保鲜、包装技术,解决了杨梅储藏难题。同时,他看准电商发展的新形势,开展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将杨梅销售半径辐射至近30个省、区、市,还先后出口至欧洲、迪拜、香港等地区和地区,带动了周边一批杨梅种植农户。2020年2月11日,《人民日报》14版刊登了乡土专家茅春苗讲述生态种植的故事,点赞慈溪市在科技兴农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成效。

 图片13.png

6.搭建一批平台,吸引新型职业农民主动融入推广分享

6.1活动组织平台

培训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市场敏锐度、创新意识觉醒,主动融入政府积极争取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成为网上文化旅游产品发布和交易平台的主角。2018年11月10日核心区伍梅 举办首届“稻香节”,凯心农场黄凯极具市场敏锐度,领悟到稻香文化体现了农民吃苦耐劳、不怕艰苦的品质;同时种稻过程中的绿色生态播种、共同耕耘收割的方式,也蕴藏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申请R标“梅你不行”,选取优质米“嘉禾218”作为原料,开发出礼品包装大米,五斤礼品包装大米市场价卖到100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第一年市场热销,创造经济价值50余万元,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益。实现稻香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6.2文化旅游服务平台

培训后新型职业农民主动参与建设横河镇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包括连接高铁站、高速公路入口以及横河镇主要景点的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站点,形成服务网络。尤其要利用互联网资源,除建设横河镇的文化旅游网站外,还要与国内的大型旅游网站如携程、去哪儿等合作,发布横河旅游的即时信息,进行旅游形象推广,开展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等服务。

6.3招商宣介平台

培训后新型职业农民主动融入地方文化旅游产品推广网站,定期查看横河镇文化旅游信息,及时了解市场主体提供的准确市场信息。如慈溪春望果蔬农场负责人茅春苗2015年在招商宣介平台发现新商机象山“红美人”柑橘产销两旺,供不应求。就来我们学校咨询引种事宜,学校通过横河农办协助,邀请慈溪市林特中心专家实地考察,发现在横河镇石堰村适合种植,其间学校多次牵头去象山考察取经,2017年慈溪春望果蔬农场“红美人”柑橘引种成功,74户其他农户适时跟进,通过四年努力,实现种植规模达2000亩,第一批引种的农户2019年以产果销售,亩产值10万元以上,慈溪春望果蔬农场在种植过程中利用梳落花开发出“红美人”花茶、“红美人”柑橘残次果开发出“红美人”果汁,延长产业链的做法,可以提高亩产值1万元以上,以后2000亩推广,可以产生2000万元产值,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四、办学成效与特色

1.办学成效

1.1农户培训“火”起来了

(1)开发了系列培训项目

学校编写了各类课程资源。如黄土文、戚自荣主编的《区域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宁波出版社),我校与镇农技推广中心合编的《横河特色农业栽培技术管理》(校本教材)等系列乡土教材,涉及生态效益和市场前景、环境需求、壮苗培育、栽培养殖管理、采收包装、贮运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践操作体系开发和编排培训教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农户把各类培训变成发家致富的“敲门砖”,把学校教育培训看成致富的必经之路,养成了主动要求培训的风气,农户在培训上真正“火”了起来。

(2)创新了适合农户的培训方式

学校及时改变了培训模式,组织农户进行有效的系统性培训,开展针对杨梅、水稻、“红美人”柑橘等周期管理、无公害证书认定、安全生产、延长贮藏时间的保鲜技术,销售经营和品牌创建等规模性、系统性培训,以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从而“做大做强”农业经济,实现了乡村振兴。在培训过程注重田间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示范辐射和个体帮扶相结合,实现了培训的灵活性和固定性,有效发展

挥了网络信息和数据资源的作用,通过创建示范基地,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专业种植,推动横河镇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推进了成校的服务发展

学校敢做敢想,为农户所想,为百姓办实事,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吸引农户主动参与培训基础上,学校教育规模逐渐扩展,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学校知名度越来越高,教育影响力也日益广泛,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①品牌荣誉:

 微信截图_20241029151540.png

②论文及成果获奖(详见学校近三年荣誉):

论文《老杨梅更新换代的培训与推广》获宁波市一等奖,还被编入高等教育出版社《我们在拓展中——成教优秀项目集》;《横河镇杨梅产业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和《育特色产业创美丽乡村的建设调研——以横河杨梅产业为例》获宁波市二等奖;《“果真香”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项目号2019118)获宁波三等奖,2020年6月《助力乡村振兴:农村成人教育的举措与作为——成校参与打造慈溪市“果真香”休闲的实践研究》获得了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横河杨梅的培育与推广》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发展休闲农业 助力乡村振兴--以慈溪市春望红美人柑橘特色休闲园为例》《横河成校参与打造慈溪市休闲农业的实践探索----提炼“果真香”休闲农业模式》获宁波二等奖等。

③社会影响:

 微信截图_20241029151612.png

1.2特色产业效益“高” 起来了

(1)乡村支柱产业块状经济形成了

目前全镇80%的已呈现出“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农业产业化“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如“以梅园村为中心的杨梅种植区”全村种植杨梅面积达10000余亩,全村955户,955户全部参与,占比100%,其中10万至30万收入的大户占30%,小户收入在5万至10万元之间。“以伍梅村为中心的水稻种植区”全村种植水稻面积达10000余亩,全村530户,305户参与,占比57.5%,建立水稻农场等规模500亩以上大型农场有5个,100至500亩的有3个,100亩以下297户,连片种植,规模化种植,户均产值10万元以上。以石堰村为中心的‘红美人’柑橘种植面积达2000亩,全村425户,75户参与,占比17.6%,其中慈溪春望果蔬农场规模最大,年产值200万元以上,连片种植,规模化种植,户均产值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区域块状产业的集聚效应,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目标。

(2)乡村特色产业链延伸了

坚持品牌建设,坚持线上线下‘两步走’,延伸产业链,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微信截图_20241029151747.png


(3)乡村特色产业效益更大了

杨梅修剪技术培训后,单价比原来的要高出50%以上,总体产值增加了许多。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镇果树产、质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一些成树每棵产果能卖1000元以上。而且通过改变管理方式,实现了无公害化种植。低温冷藏技术的推广,使得杨梅、“红美人”柑橘保鲜时间延长,而且能保持原汁原味扩大了销售范围,延长了销售周期。按每亩5000元的产值计算,光杨梅年产值约为1.7亿元。水稻产业链也打造起来,礼品装的生产,使水稻产值显著提升。研发的“红美人”花茶、“红美人”果汁等都已上市销售,附加值高,市场口碑良好。跟原来单一的“红美人”柑橘销售相比,产业链延伸后,光“红美人”柑橘产值就递增了30%。通过酿酒等产业落地杨梅得到充分利用,这些产业链项目及老杨梅树更新换代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为杨梅产业递增了20%的经济效益。

1.3特色产业影响“大”起来了

(1)扩大了种植养殖的规模

目前本镇已建有25000亩杨梅核心基地、12000亩无公害基地。横河杨梅连续3年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素有杨梅故乡美誉。经过多年的种植推广、技术改良、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水稻产业在品牌整合和产业拓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全镇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5000亩,全镇共有500亩以上水稻基地12个,1000亩以上基地1个,约300多户近1500人从事水稻种植,水稻已成为横河镇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红美人”柑橘种植面积有了扩大,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参与种植的农户也增加了许多,当地由此掀起了种植热潮。横河镇果树种植户从最初的3000多户发展到4000多户。种植面积连年翻番,整个横河镇农产品种植超过42000多亩。

(2)拓展了产品的销售

由点及面扩大“互联网+”销售半径。过去是产多少卖多少,基本上属于盲目生产,现在是按需生产,市场需要多少,上市多少。学校联合镇农办,通过搭建农业电商协会、农合联、经纪人协会等平台对全镇农户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培训,引导他们学习“点对点”电商的销售模式,组建了50多家淘宝店销售横河镇农产品,在网上为自家的农产品开辟销售渠道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赤脚下田”的农夫们开始打造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一站式产业链。除了淘宝网,一线品牌网站也是拓展网络的目标,顺丰优选、我买网、优菜网、易果生鲜等网站,都成了横河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3)增强了产业的社会影响

目前,横河通过特色农产品的重点培训与培育,吸引农户参加种植养殖,全镇种植养殖面积逐年提升,产品远销外地。以杨梅为例,每年举行的杨梅节,全镇农户全员参与,吸引游客50万人以上,也让横河特色农产品声誉远扬,成为横河当地的支柱产业。在振兴乡村,精准扶贫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烛湖”“戚家山”“春苗”“夏之红”杨梅获宁波市“十大名果”荣誉称号、“春苗”杨梅出口30多个国家。

1.4农户致富门路“多”起来了

(1)精准扶持了一批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

通过几年的培训,从初级培训到技术提高班培训,已培训了8000多名杨梅专业技术人员。受训梅农人均收入增加20%,为农户增加收入近3000万元以上。

(2)培育了一批农村致富能人

目前全镇杨梅种植户从最初的300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户,培训课堂也是持续爆满,期数持续增加。据统计,7年来,已有数万人次在成校接受种植实用技术培训,179名学员获得新型职业农民技能等级证书,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3)培育了一支网络销售大户和经纪人队伍

学校通过农村电商技术培训,培训了485人次,目前有一支比较稳定的电商销售队伍。横河镇种植户通过电商经营,让横河杨梅“一路快跑”。以茅春苗带领电商团队,成立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用“春望”这个牌子,打响绿色无公害品牌,把横河镇杨梅出口到30多个国家,创收外汇每年15万美元以上。

2.办学特色:

2.1办学机制特创:校地合作(镇农办、村委、合作社及种植基地合作),成立农民学校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为副组长及组员,积极配合镇政府农业产业工作规划开展教育,引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

2.2服务产业特点:通过“农民学校”重点开展对“梅农、橘农、稻农”为对象的“三农”服务,培育他们“爱新知、识新品、懂新技术、会新艺、致新富”的“五新农民”。

2.3教学形式特别:尊重块状农业布局特色,打破传统“农民进校”“班级授课”“理实分离”的教学局限,采用“送教进村基”“名师工作室”“课堂上田头”“专家云诊断”等快捷、灵活、高效、实用、个性化的培训模式。

2.4聘请师资特效:“四帮人”成为推进农民培训、特色学校建设的四只“手”,开展“四手联弹”。一是以本校全体教师为“推手”,虽然学校在编教师直接掌握农技知识的不多,但通过加强组织、积极调研、礼延聘师等服务推进“农民学校”各项工作;二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生产合作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把手”,依靠他们准确掌握农民需要、政府将要、市场必要的农业生产科技“入课堂”“进田头”“上心头”;三是充分调动本区域种植能手等土专家、田秀才的积极性,聘请他们为农技培训显“身手”;四是根据课程需要聘请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帮手”,为农民传经送宝、远程诊疗。

2.5考核方式特殊:农技知识特别种植科技培训,将以一个“全生产过程”为周期,从育苗、移栽、测土配方、疏果壮果、病虫防治、采摘保鲜、包装运销等相关环节都作为培训的考核点,通过开放式教师评判、抽样式学员互评、展示式群众点评等方式加强培训知识与技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