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头历史博物馆的社区教育融合与文化传承

2019-10-15

2017年湾头社区重新整合学习资源,创新学习机制,依托富有湾头特色的湾头历史博物馆,搭建辖区内属于居民自己的终身教育学习新平台。去年一整年,湾头社区围绕历史博物馆共组织开展各类终身教育活动76次,其中青少年活动30次,老年讲座15次,共吸引一千余人次前来参与。通过这些终身教育活动,社区以此让居民了解湾头历史,传承祖先文化。同时,社区在街道领导的指导下,社区书记的牵头和课程方法、途径的引领下,也为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湾头历史公开课的基本模式。

一、终身教育亮点特色之特色场地

湾头社区终身教育的亮点特色其一在于湾头提供的独一无二的场地——湾头历史博物馆。整个历史博物馆由七个展示厅组成,馆内用图案、样品、雕塑、多媒体展示屏等多种方式展示不同时间不同风貌的湾头历史变迁。其中,一号厅以触摸屏构成的三维展厅、电子书和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奖章为重点,展示编年史里的湾头从明清两朝至解放后,由封建社会到以党引领政府下的湾头变迁大事记;二号展厅主要介绍的是湾头的党政史和地域史;三号展厅主要介绍的是湾头的历史人居、企业发展和组织架构,包括展示都神殿,全国最早的机器轧花厂,今日的甬江集团的前身甬江塑模和湾头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划镰刀;四号展厅至七号展厅内的内容更多围绕湾头社区现在的党组织生活和居民的文化活动展开:五号厅与六号厅里一系列的作品和资料都是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互动和展示留下的成果;七号展厅则通过春夏秋冬四季菜品和它们的种子样板重点介绍了湾头独有的菜农文化。

二、终身教育亮点特色之特色内涵

历史博物馆里的一幅幅画卷,一帧帧动画,一样样老物件,都讲述着沉淀在湾头社区这个新兴聚居地背后老湾头人那股“黄土地”的精神:如老底子湾头人卖菜时独创的行内密语体现出湾头农民朴实无华的智慧;一个斗加两根棍子形成了湾头独有的“河泥夹”,简简单单随手可得却又互不相关的工具在湾头人民的巧思巧手下成了造福一方的种地“神器”,小物件里透出的是湾头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但湾头社区自2014年撤村建居以来,失去了土地的老一辈湾头人不再从事农活,而象征朴实、勤俭、聪慧的“湾头黄”精神也正慢慢被淹没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让新成长起来的湾头年轻一代在崭新的三水湾小区里接受传统湾头精神的教育,感受“老湾头”的魅力,传承老一辈的精神;让还健在的老底子湾头人不会将“老湾头”的精神遗忘,湾头社区通过湾头历史博物馆,大力挖掘湾头社区优秀的文化资源,宣传古老的优秀湾头精神文化,重视社区物质文化的建设,注重社区物质文化对居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对居民心灵的熏陶。

三、终身教育亮点特色之特色活动

1)利用老物件认识湾头历史。

2017年全年,为了让年轻一代的湾头人认识湾头,感受老人们在“湾头黄”精神感召下的心跳,湾头社区继续开展以“湾头这地方”为主题的老物件、老照片征集总动员活动,在活动中,陆续收到居民拿来的具有湾头历史的劳作工具,包括锄头、钉耙,提篮等等,还有照片、视频资料等等。5月初在湾头社区历史博物馆举行展览。湾头社区组织了社区里的小朋友进行参观,并为他们进行讲解。

2)利用身边人物传承湾头精神。

为给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湾头历史,传承湾头质朴精神的平台,同时以轻松欢乐的主题活动以及历史课堂的形式,2017年湾头历史公开课在湾头历史博物馆正式开课。其中2017年11月的江北区终身教育活动周上,湾头社区邀请到社区里78岁的原村里老干部黄来甫爷爷为江北区实验中学初一的学生介绍老底子蔬菜行的密语,让孩子们从爷爷们讲述的那些过去的故事中深刻体会老一辈湾头人是如何辛苦打拼的;

3)利用历史博物馆提升社区教育。

在打造湾头历史公开课的同时,社区以提升社区居民的个人素质和幸福感为中心,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借助历史博物馆,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与活动,如端午节文化民俗传承活动,在老人为小孩画颜、佩香囊的举动中,在老人教孩子包粽子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里,认识端午,认识老湾头的习俗;还有“七一党的生日”,让当年打过仗的老军人讲述那些年湾头的历史生活;2017年暑期中,湾头社区为小朋友组织了20场暑期活动,包括请来昂沃德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老师来湾头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博物馆中感受历史学习英语。

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社区各类人群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提升了社区教育的品质与质量,使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到社区教育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