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联动 一堂五员”--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创新项目

2019-10-15

一、项目立足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浙江省关于《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持续提升农村成人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农村成校在农村文化繁荣、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2017年开始,我们着手进行了此项目创新研究,通过“村校联动,一堂五员”机制和“1+5+X“建设模式,切实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

二、项目原有基础

(一)学校方面:老年教育开始向乡村教学点拓展

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转变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博雅老年课程为核心,兼顾成人教育与塑造终身学习者的工作新局面,学校知名度不断提升。学校目前是一所省一级成人学校、省现代化成人学校和市高标准成人学校。

1. 以科研促学校发展:课题《博雅文化--老年大学品牌创建》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课题中立项;实验项目《“博雅”型街道老年大学创建实验》在宁波市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中立项。校课题组在适当分工合作情况下,邀请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课题工作顺利进行。

2. 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庄桥街道老年教育的现状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诠释。

(1)关键词:成网,即由庄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村等老年教育形成的办学网络。目前全街道己建成“街道级老年大学(庄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村、医院、敬老院、名人工作室)老年教学点”二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到18年12月底,已设立18个老年大学教学点。初步形成了一个开放性、广覆盖的老年教育服务网络。

(2)关键词:普惠,就是让老年教育的办学成果惠及百姓。根据辖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本地老年人的需求,开设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文化课程、活动课程、专题讲座,有效满足辖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到目前已开设了涵盖“唱民歌、跳民舞、奏民乐、演戏曲、练书画、展身姿、秀服饰、献手艺”八大类课程,89个班级。辖区许多老年人都可以在家门口实现了“老年大学梦”,整体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乡村方面:更加重视文化礼堂建设

1. 庄桥街道地处宁波新三江口姚江北岸,东邻329国道,南临姚江,西接洪塘街道,北靠灵山,与镇海相隔。背山面水,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历史悠久。区域面积35.15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其中5个拆迁村)、16个社区,截止2017年12月,街道总人口11.64万,其中户籍人口5.45万,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533人,约占户籍人口20%。庄桥街道作为一个涉农街道,南片有高档的住宅社区、有经济适用房社区,有农民安置社区,北片有农村、有农居混杂的老社区,样本十分丰富。

 2.庄桥童家村是宁波市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村内有中国好人---郑兴昌。村里经常为百岁老人过生日(90岁以上10多人)。有童家宗祠、家风家训馆。古村文化蕴涵深厚。目前有个农旅项目配套建设工程(老街项目)已经竣工。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实现我校教育、人力资源优势与农村文化礼堂阵地、文化优势的两者有机结合,达到校与村的统筹联动,人与堂的和谐发展,彰显成人学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地位,追求成人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三、创新项目设计

我们的创新项目核心就是两句话:通过“村校联动,一堂五员”运维机制和“1+5+X“建设模式,切实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

(一)“村校联动,一堂五员”运维机制

项目的运维模式:“村校联动,一堂五员”运维机制,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创新。

村校联动:学校即庄桥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也是庄桥老年大学,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村是庄桥街道各村,也是庄桥老年大学教学点所在地,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支持下,建立乡村振兴村校联络组,构建校村联动机制,实现资源、活动、师资、课程、志愿者等共享,以成人学校特有的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

一堂五员:一堂指文化礼堂;我们将发挥成人学校的人力、课程、师资、活动等优势,以乡村文化礼堂为总基地,以老年大学学员为推进乡村文化礼堂骨干力量,着重突出乡村文化礼堂建设指导员、文史整理员、志愿讲解员、日常管理员和文化礼堂邻里调解员的“五员”培育培养。以教育的手段,“五员”的载体,新颖的模式,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

文化礼堂建设指导员:聘选我校老年大学德高望重的专家、能人为主,融合市、区、街道相关领导专家,共同组成文化礼堂建设指导员,初期规模在12人左右,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做到联席会议常态化、现场指导动态化、指导工作信息化,全面为我街道区域内的文化礼堂建设提供专家支持与引领。

文化礼堂文史整理员:选拔培养老年学员中具有文史功底、热心于此工作的老同志,受聘为村文化礼堂文史整理员,深入乡村田头,街头小巷和文史博物馆等地整理收集乡村原生态文史故事,典型人物和乡风民俗,编写《村百姓乡风手册》等文字材料,进一步充实文化礼堂中乡风文明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文化礼堂的内涵。他们是收集员、课程编辑员,他们深入村民,帮助村整理材料,可以出《百姓读物》、《百姓手册》。这一块我们将以村为单位,以成熟一批整理一批发展一批的模式,初期建两个工作组,逐点实现全覆盖。

文化礼堂志愿讲解员:选拔培养具有一定表达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老年学员,以就近区域划片,所有文化礼堂都培养一支志愿讲解员队伍,实现文化礼堂现场讲解、老年课程专题讲解、活动项目组织讲解,让文化礼堂更有知识和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初期,我们以童家村为主,两年内我们计划组织6支志愿讲解员队伍,并对讲解员进行集中辅导培训。同时,我们将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修身养性的社团活动融合民间艺术,为村民制定一套“唱”、“奏”、“演”、“秀”的博雅课程。让“讲”讲出知识,讲出文化,讲出实效。

 文化礼堂日常管理员:培养一批热心公益、热于奉献的老少学员,以就近驻点的方式,有组织的入驻文化礼堂,成为乡村文化礼堂的兼职公益管理员。我们在这一块提出要实现“三化三活动”,“三化”即驻扎常态化、管理日常化、运作精细化;“三活动”是指社区学习活动、文艺活动、展示活动进文化礼堂,具体包括村民生活、健康的专题性等学习活动,村民组建的舞蹈、戏曲、声乐、手工等乡村学习型社团等艺术活动,村民展现自我、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习俗等展示活动。

文化礼堂邻里调解员:综合文化礼堂以德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们将与村实现紧密联动,集中在每村扶持培育几位在民间有威望的领导调解员,进行家风家训、乡风乡训的宣传引导,进行邻里纠纷的集中调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力者。这一块我们将进行乡村邻里领袖的培养与学习,每个村形成一支队伍,实现我街道各村全域参与。

为了更好的激励村民们的参与热情,我们的有量评价从开展实际出发来进行设计和实施。主要有两大块内容,分别是针对文化礼堂的五员:我们推出了“文化礼堂最佳五员”奖;对参与的学员,我们推出了“博雅最佳学员”奖;对有文化礼堂的村,推出“特色文化礼堂”奖。获奖人员和单位,通过微信推送、图文版面宣传介绍等途径向市、区、街道、各村进行推送,让所有的教员和学员有成就感。

(二)“1+5+X”建设模式

基于“村校联动,一堂五员”的运维模式与运作机制,我们立足街道,针对街道内的现有11家乡村文化礼堂,提出“1+5+X”推进建设模式。1是指就是打造1个童家村的龙头试点; 5是5个村的跟进打造(根据地理位置,选定费市村、上邵村、孔家村、居陆村、西卫桥村);X是庄桥全覆盖(包含对前期模式的完善及新机制的引入等),以此种模式来推进村文化礼堂的全域推进建设。这里为什么选童家村为龙头试点,主要基于庄桥童家村是宁波市好家风好家训十大名村,村内有中国好人---郑兴昌,文化底蕴深厚。基础条件也比较好,有童家宗祠、家风家训馆、有文化古街,目前有个农旅项目配套建设工程(老街项目)已经竣工。同时这个村与我们学校日常联系紧密,又是我街道重点发展打造的一个村,工作上十分容易介入,开展真正的合作互动,产出成效。

 同时,两年后,我们这个创新建设项目结题之时,我们并不认为是工作的结束之时,相反,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炼模式,发挥优势,全面推进,把“校村联动  一堂五员”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真正做出实效。

(三)本项目的保障条件

除了我前面汇报的相应保障条件之外,我们已经将此项工作汇报街道党工委,并得到了街道领导的支持和肯定。街道将整合各部门力量帮助我们推工作,抓成效。同时街道也将从文化建设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来进行经费重点保障。我们学校也将继续以博雅老年大学打造为核心,集全校之力重点做好这项民生实事,为文化礼堂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