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学区举行五年级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

2016-05-17 来源:海曙教育局

  5月9日下午,广济学区五年级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老师们齐聚中原小学,参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围绕着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开展。分别由张雪蓉老师和励琰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示课例。活动开始前,组长吴蓉老师简要地对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做了介绍,并抛出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让听课教师们带着问题听课。   

      张雪蓉老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身临其境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受,提升数学思考。在练习设计时教者设计一组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透过开放的答案逐步发现本质的规律。

  励琰老师则是开门见山的直接引入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会计算了,因此,当学生列出算式后,马上有学生大声地说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励老师采用了从结果走向过程的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计算为什么不用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呢?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明确了算理,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渗透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理解算理后的计算法则印象深刻。可谓一举三得,即重了过程深化了结论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内容虽然是相同的,但两位老师的风格很不一样。由于每位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各有亮点。课后,老师们齐聚一堂进行精彩的评课活动。评课时围绕着:学生基本用画图法来解释,只有3人从分数单位来解释,可见学生虽然会算,但对分数单位相同,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不清楚。约分要重视,学生没有自觉把结果约分的习惯,还得在练习中加强。整数减分数是难点,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也就是1可以等于十分之十,但这里为什么要化成五分之五?这样一讨论,最终又回到“分数单位相同,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上。沟通分数减分数与整数减分数的算理是一样的。

本次“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通过这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上课听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