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头版头条:从“身入”到“心入”

2013-12-13 来源:象山教育局


 
 
□本报记者  陶泓铭  通讯员  姚 翔
  
  象山三中是一所省二级重点中学。“象山高中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三中”,这是当地教育局和象山三中校领导的共识。今年以来,该县教育局局长范良江每月都亲自带队到三中蹲点指导,就是希望三中教育质量能有所突破,实现象山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象山三中教师卢宜飞对记者说,不同于一些农村偏远学校,象山三中的管理、制度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完善,蹲点小组成员主要是帮助该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提振教职工的信心和积极性。比如通过推门听课、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提高一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开始,象山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着7个由县教研室、督导科负责人,以及多名县级名校长组成的小组,分赴象山14所中小学蹲点,努力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他们说,深入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心入”才能了解教育一线的真实状况,了解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心声,进而真正提升学校教育发展内涵,实现全县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
    每到一所学校,蹲点指导小组都会制订诊断性调研方案,通过查阅文档、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方式对学校进行深入了解,查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不定时到学校蹲点推门听课外,指导小组的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还会在蹲点学校安排1次全县性的教研活动。邵丹玮是象山三中生物教研组组长,在她看来,蹲点指导活动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们学校的教师有了更多在本校参加县级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很多年轻教师,在这些活动当中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积累,能力也有了提高。”原来,每个指导小组都会根据蹲点学校的实际情况,每月到学校指导至少1次。同时每学期会组织蹲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校外学习活动,邀请县内外专家进校指导、开设讲座。每次前往学校后,蹲点指导小组成员都要撰写“蹲点日记”,并把情况向蹲点学校进行书面反馈。
    鹤浦镇位于象山县南部的南田岛上,岛上有中小学各一所。由于优质生源流失、教学观念落后等原因,那里的教育质量在全县一直较为靠后。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教育局副局长奚际曹带队深入学校调研,寻找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积极帮助并督促他们解决。
     蹲点小组经过调研分析,总结出了该校后进生数量偏多的原因:一是新生入学分班不合理,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学生集中到一个班;二是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缺教师,尤其缺少骨干教师的引导;三是教育方式失当,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培优”上,对后进生缺乏关注。
     针对以上问题,在蹲点小组的指导下,鹤浦小学重新编班,保证各班学生能力相对平均。该县教育局对学校师资配备也给予了更大支持。2013年8月,通过定向招聘、教师支教、分配倾斜等措施,一次性安排了13位教师到鹤浦小学任教,并承诺未来几年在配置新教师时会优先安排到该校。目前,鹤浦小学已将后进生转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各科教师与后进生结对,优先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并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对后进生进行当堂检测。为改变后进生学习习惯,该校德育处还出台了奖励办法,对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奖励,按周、月、学期、学年,评选不同比例的“进步奖”,给予奖状、奖品,甚至是免费参加夏令营等奖励。
     “教育是长期、持续的过程,经过两个学期的重点关注,后进生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再提升。”鹤浦小学校长陈青松对记者说。
谈到蹲点指导活动,奚际曹说:“活动已开展近一年时间,我们认为每个片区至少3年一个周期。希望通过蹲点活动,能够转变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他们的教育责任心,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从而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