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2015-06-04 来源:北仑教育局

  6月1日这天,校长刘飞耀老师给顾国和外国语学校初三保送生作了一堂讲座,旨在为初三即将远航的学子播下心灵的种子,点亮心中的一盏明灯。

  第一盏点亮的是理想之灯。刘老师将同学们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搬上了大屏幕。他循循地告诫外校学子,希望大家能追寻着梦想前行。随后还给同学们欣赏了一个关于人生的小动漫,旨在告诉同学们人生虽然短暂,但理想能增加人生的长度和厚度。

  第二盏点亮的是阅读之灯。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然如今还是有人不懂得尊重传统文化。且看银幕上杜甫跳起了芭蕾,端起了机关枪——试问在国外有人恶搞托尔斯泰么?有人恶搞莎士比亚么?读书日之所以设立在4月23日,正是为了纪念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忌日,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身为华夏子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接受文化的浸润?刘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初一初二学子们的诗及散文,其中庄亿铮同学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第三盏点亮的是思索之灯。我思故我行。刘老师用视频的方式让大家重温了一个熟知的故事——一位乞讨的盲人坐在街头,旁边的牌子写着:“我什么都看不见。”无人问津。一位女士路过,将其改为:“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我却什么都看不见。”立刻招来了大家的关注。下午女士又路过盲人的身边,盲人问:“你在我的牌子上写了什么?”女士回答:“没什么,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罢了。”语言改变世界,而思索创造世界!

  第四盏点亮的是感恩之灯。“这几天去小学看过老师的同学请举手。”“最近帮父母做过事情的同学请举手。”“帮班级做过事的同学请举手。”在刘老师的一一追问下,超过半数的同学举起了手。正如老师说的那样,不要小瞧那些帮助过你的同学、老师以及父母,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们的现在。“你三岁时,他们彻夜不眠,而你用长夜的大哭来感谢;你四岁时,他们喂你吃饭,而你用满地食物来感谢……”在校长的谆谆话语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感谢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千万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

  最后一盏点亮的是积极之灯。刘老师讲述了尼克胡哲的例子。这位伟人没有四肢,但他有健全的头脑以及乐观的心态。“我曾这么想过,我想我永远不能找到工作,我永远不能行走,我永远不能结婚……可是现在,我做到了,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面对镜头,尼克一无所惧地笑着。

  每一盏点亮的灯就是一颗播下的种子,在初三学子们的心中萌芽。愿这些将远行的学子们,能牢记刘老师的谆谆告诫,让种子茁壮成长,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