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三小:为师之道“勤谨和缓”

2013-10-17 来源:北仑教育局

  近日,在小港三小召开了师德学习会暨第七次全体教师例会上,校长李玉萍主持了本次会议并提出做人、做事、治学须“勤谨和缓。

  首先,李玉萍校长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讲述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忘了做记录。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教师问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值得深思啊!

  故事给老师们以震惊、思考和教育。李老师说,“勤谨和缓”四个字曾是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提出来的。概括性地说“……养成了勤、谨、和、缓等良好的习惯,治学自然有好成绩。”如今,“勤谨和缓”四个字同样也是为师之道。

  “勤”即眼勤手勤,是治学成败的第一关头;凡能勤的,无论知识大小,都可有所成就。今天为师,应当时刻注意以“成长自己”“发展学生”为本。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不应该再行“保姆”之勤,而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勤起来,从而教出“勤学生”。

  “谨”即是不苟,一点一滴不放过,一丝一毫不潦草。今天为师着,表现为对职业规范的遵守。如“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等。虽然我们还不敢妄言“教师必须把教育当作终生追求的‘理想天国’,也不敢妄说“学生就是教师的上帝”或“学生就是教师的衣食父母”,但作为有良知的教师,总该把教育职业看得非常神圣,把学生看得重之又重。

  “和”字,“和为贵'”、“与人为善”、“仁者爱人”等古训,都在告诉人们“和气生缘”“和气致祥”。为师者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平和,应不以一己之利为目的,不以敷衍作笑为面目,不以心计花招为承载,不以一团和气为结果,它应当是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点,以真诚的协作为助力,  

  “缓”字在治学方法上十分重要,其意义上只是从容研究,莫勿下结论。凡证据不充分时,姑且凉凉去,姑且“悬而不断”。而今为师之“缓”的要义应为:在强烈成长欲望的支配下,善听明辨,善思慎为,纳忠告以改桀讹,察百法以取精要,走近至理,蓄势养气,进而厚积薄发,展示风采,并尽力提携他人,共图美好愿景。

  为师之道,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往往也有其特定的元素和符号。老师们倾听着,品味着,认真地记录着——“勤谨和缓”这有魅力的四个字。总觉得它们透露出一种殷切,一种谦逊,一种温情,一种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