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教育集团李庆明校长参加情感教育国际论坛

2013-06-14 来源:北仑教育局

  6月8~9日,第三届情感教育国际论坛在南通大学举行,我国情感教育的倡导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朗西斯教授,著名教育家李吉林等,来自国内高校的学者、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和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200余人参加研讨会,滨海教育集团李庆明校长应邀参加。

  会议分别听取弗朗西斯教授《教师情感发展与情感教育》、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研究:反思过去,规划未来》的专题学术报告,并开展了学术研讨、实践经验交流等活动。

  朱小蔓教授是李庆明的恩师,在她的教育学术思想的引领下,李校长长期致力于推行中小学情感教育,并融入他倡导的新田园教育。

  在9日下午举行的情感教育工作坊专题讨论中,李庆明校长就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引用郭店楚简中的“道由情出”作为自己的发言主旨,首先介绍了三十多年探索与思考情感教育历程中先后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位中外大家,如李吉林、康德、李泽厚、朱小蔓、狄尔泰、萨特、舍勒、孟昭兰等,接着从阐释康德“本体不可知”的重大哲学命题入手,指出情感作为人类存在家园的本体地位和作为人类存在本体的“不可知性”,并基于此剖析了人类文化历史的三次情感家园之失:作别所谓原始野蛮时代导致的“神话之死”(卡西尔);走出信仰时代导致的“上帝之死”(尼采);踏入高科技时代导致的“人之死”(福柯)。

  他指出,最令人忧虑的是情感家园失落带来的严重性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蔓延至教育世界,教育的陌生化、异己化、冷漠化已经成为师生的生活常态。为此,人类,包括它的教育需要一场全面深刻体验与理解周遭世界、回归情感家园的“狄尔泰复兴”。

  李庆明认为,情感乃是“基础教育之基础”,从发生论、本体论的意义而言,它并非与认知、知识学习相对应的范畴,情感先于认知,驱动认知,也高于认知,用教育家李吉林的话说,情感是动力,手段,也是目的,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情感理论学说和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生动案例,李校长阐释了情感的生存、驱动、激活、浸润、觉知、价值化等多重功能,重申了他多年倡导的情感教育“五感”说,也即感兴、感受、感染、感悟、感化,并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公民教育、学科教学、课程实施以及教师自我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针对情感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李庆明就情感教育研究如何彰显真正的现象学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