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团队不一般!二十余名老人组团奏响《金蛇狂舞》登上村晚舞台
2025-01-24 来源:庄桥街道 滨江社区
热情激昂的锣鼓、欢快悦动的旋律,一曲耳熟能详又在蛇年非常应景的《金蛇狂舞》,拉开了江北区庄桥街道童家村2025蛇年村晚的序幕。登台表演开场曲目的,是滨江社区民乐团的23位老人。乐团成员年龄最小的57岁,最大的75岁,从江边公园里个人“自嗨”,历时6年,滨江社区民乐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发展成为一支中西乐器种类多样、拥有二十余名成员,可以合奏二十余支曲目,可以登台为群众表演的成熟文艺团队。
民乐团团长孙常时和夫人杨阿姨,两人从小就都是音乐爱好者,笛子、京胡、中阮、戏剧都很在行。2018年,因为来到滨江社区海外滩小区帮孩子一起带娃,二老平时晨练结束后,就会拿着乐器到附近的滨江体育公园练练手、开开嗓。时间长了,二老发现,还有好几位同样喜欢在滨江公园练乐器的爱好者,一来二去,大家在共同兴趣的交流中走到了一起,开始尝试在公园里合奏曲目。
一天大家正聚在一起交流切磋,遇到了路过的滨江社区书记冯晓晓。“在户外玩乐器,太受天气影响了,江边还经常刮大风,会听不清楚,不如来我们社区里面,我们有场地,刚好新社区也需要组建文艺团队,欢迎你们来给有兴趣的居民做老师。”冯晓晓提议由社区提供场地,在网格群里招募队员,邀请大伙儿到室内来练习,扩大规模组成乐团。孙常时因为玩得比较资深,懂得配器和指挥,就成了滨江社区民乐团的团长。
一开始,民乐团只有十来人,成员擅长的乐器集中在笛子二胡上,难以实现大型合奏曲目的演奏。有了社区的固定场地之后,怀有乐器演奏技艺的过往居民纷纷加入进来;也有一些零基础爱好者看到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乐团的成员“拜师学艺”;还有一些居民一开始和杨阿姨都是戏剧票友,或喜欢歌曲演唱,听说杨阿姨会中阮,就跟着杨阿姨学了起来,民乐团逐渐发展至二十余人,不仅增加了琵琶、中阮、锣鼓等传统民乐,更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等西方乐器成员加入,能合奏《步步高》《欢聚一堂》《采茶舞》《金蛇狂舞》等二十余个大众欢迎的曲目,多次在社区逢年过节、街道的文艺宣讲等活动中登台亮相,在庄桥有不小的名气。
“我是因为喜欢唱戏和乐团的杨老师认识,后来就跟她学了三四年中阮。以前只是坐在旁边看他们排练,现在我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上台表演了。”朱阿姨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民乐演奏,听说春节的时候要通过街道的“我要上村晚”节目选拔,争取做开场节目,她和民乐团的其他成员早从2024年10月开始,就每周五早上集合一起排练。因为相对学习时间较短,《金蛇狂舞》又是节奏快力量强的曲子,一开始她总是掉队,跟不上大家,为此孙常时还给几位队员进行了专门的“加练”,带着他们一个个音节分析旋律强弱、演奏时候的动作细节,经过两个多月两倍于其他队员的努力,大家的演奏变得整齐划一,动人心弦。
近年来,滨江社区结合“我们的家园”行动,发挥中国好人“毛衣奶奶”的榜样作用,挖掘社区公益服务资源,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领导下的“毛衣奶奶慈爱编织室”+清澄寓广场“遇8市集”、君御星座下沉广场“五彩滨锋”的“一站两场地”模式,吸引轨道交通、青柠社会工作、德邦物流等共建单位和热心人士加入到公益活动中,以“毛衣奶奶”大爱为圆心,扩展“毛衣奶奶”公益朋友圈,同时也调动居民热情,培育出滨江社区民乐团、“老兵爱心铺”、“共享厨房”等居民自治自助的团队、空间,全面激发社区自治能量,凝心聚力共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