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鄞州区塘溪成校

2024-10-31

图片10.png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现代成人教育发展理念,以“发展终身教育,提高公民素质”为 办学宗旨,以“集散塘溪名镇文化,助力山乡新兴经济”为办学使命,以村民需求、镇域发展为工作导向,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时代战略,切实服务塘溪镇社会经济发展和镇民学习需求,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为此,学校制定全镇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三年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培训服务主业优势,建成社区教育主阵地,打造教科研创新新高地,成为实用技能推广站,搭建山村振兴大平台,以满足山村振兴和全镇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学校在促进居民素质提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根本性作用。在全力打造“幸福、宜居、和美、富裕新塘溪”的时代征程上,创品牌、靓特色、引项目、建基地、强科研、抓产业、种文化、育人才,走出了一条内涵提升、创新驱动的乡镇成校发展之路,为塘溪全域振兴扶智、蓄能、铸魂,奠定了山村后发优势,推动了当地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高水平成校的建设进程中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动作为,走在发展最前列

1.对接镇域规划,参与山村发展

塘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塘溪镇2017-2027振兴乡村战略总体规划》;多次与成校研究探讨本镇的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塘溪成校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组织实施者、特色产业和创新项目的引领者、各种专题培训的举办者、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者。学校大力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各类教育培训,重点推进创新项目,走在乡村振兴战场的最前沿。学校为此专门制订了《塘溪成校服务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并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列出项目实施方案和细则,推动具体措施落地生效。

2.加大经费投入,助力项目推进

学校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经费投入机制。

2.1区镇两级拨款体制。设立成人教育专项经费,明确用于“乡村产业振兴”,以每年人均6-8元的标准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并根据项目变化逐年增加。2021年,塘溪镇政府还围绕建党100周年,下拨成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经费15万。通过两级财政拨款,成校累计获得专项经费30万,达到人均10元。2022年加大“乡村产业振兴”投入,各类资金整合总计超50万元,为各类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2.2以奖代补机制。我镇已经邀请浙江万里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东钱湖旅游学校等多所院校参与本镇“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助力各村产业发展。前溪头村、施村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分获300万和80万专项经费,并有明确的经费投入与使用记录,年均投入达10万元以上。

2.3社会机构募捐机制。由成校牵头向鄞州区科技协会、宁波市职成教学院等机构申请募集“柳海宁乡村微改造团队”专项经费。

3.强化组织管理,赋能产业振兴

3.1设立乡村振兴指挥部。根据《塘溪镇2017-2027振兴乡村战略总体规划》要求,建立了本镇乡村振兴指挥部,成校是全镇乡村振兴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承担“做好各线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协调社会治理的资源共享。”在《塘溪镇成人教育工作条例》中也明确成人学校校长是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塘溪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成校每年制定相对应的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包括年度培训指标、规划及聘请专家指导等,为各类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指导。

3.2产业需求导向的项目开发机制。为保证项目实施的适需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充分开展需求调研。如针对塘溪开发乡村旅游的需要,考察东山粉黛草基地、施村和前溪头村乡土资源,并撰写《调研东山村粉黛草基地后的建议》《前溪头村开发中草药花海调研报告》等报告,及时供专家、领导参考,为后续项目的落地提供科学依据。

3.3菜单式项目管理机制。推出村庄景观设计、绿化种植、基地规划、特色种养业及村民实用技术培训等菜单,及时通过“塘溪成校”微信公众号和“大塘攻坚先锋队”、各村项目等31个专设微信群公布,做到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如:去年因猪肉飞涨,养猪农户较多,成校联合镇农办在健朗畜禽基地举办国家对养猪产业的支持政策、养猪专项技术及投资风险等培训;在东山村粉黛草基地对各村负责农业的社长、分管旅游和文化的村干部、专业户进行各项农业种植技术、景观艺术设计等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超2000余人,各项特色培训每年超350人。各项培训及时、实用、高效,培训进程扎实、有序、可测,提高了参训学员的满意度。

二、夯基强校,优化条件创特色

为适应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需要,学校全面优化办学条件,积极增设校内、校外多种教育实训场所,一方面对校内办学条件和功能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坚持把课堂办到乡村田野,方便农民朋友就近就地学习,提高效率和实效。积极拓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基地,为各类项目实施夯实基础。

1.加强硬件建设,夯实教育基地

1.1“一校多室”功能性教育场所全面升级

塘溪成校是一所具有生态文化、现代风格的成人学校,镇政府投资1200余万建校舍,增添160万元教育教学设备,形成了以传承推广乡村文化技术为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功能教室为主体的结构布局。学校现有成人培训教室12间(含烘焙、月嫂、茶艺、省非遗竹编、健康养生训练室等技能实训室),能人工作室9个(钱国民木雕工作室、童均水导师室、王华音乐工作室等),机房1个、多功能电化教室3个。多功能阶梯教室1个,可同时容纳228人培训互交式视联网;电教室配备了近40台电脑,实现联网工作。学校会议室能坐30人,配有音响系统、投影双向观看和宽屏手触屏电脑。学校有储存图书近万册、各类杂志20余种的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塘溪成校分馆,为镇民线下线上借阅提供方便。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施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教室、实用化的课程体系,确保了成校各种主题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1.2“一村多点”学习基地全方位覆盖

目前,成校已在辖区8个村孵化各类基地12处,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真正实现了把课堂搬到乡村田野、邻里乡间。根据乡村振兴工作推进需要,学校与负责人签订协议管理基地,为教育培训、相关专题活动提供保障,使活动便捷化。培训相应的专业和人员,如春季培训以农民种植为主,旅游季培训以民宿、餐饮业为主,闲季培训以生活类专业为主。学员积极性与满意度较高,做到了知识、经济和精神三丰收。成校在东山村建立省非遗竹编游学研销一体化基地、粉黛草网红打卡基地和钱可画家创作基地;在观山村健朗畜禽农场建立游学研销一体化基地(游学、营销、民宿);在东西岙村建鄞州春茶叶基地和油菜花文创基地,在沙村建红色研学党建基地;在施村建田园景观基地;在前溪头村建中草药花海基地;在镇安小学建中药科普基地……各个基地各有特色、各有重点,培训内容、方式各异。

2.整合多方资源,攻坚特色产业

学校大力拓展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充分挖掘辖区内镇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协会)、村委、学校等部门资源的教育培训功能,并邀请国内相关大学、高职院校参与我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项目工作,协同开展项目建设。

2.1我校邀请浙江万里学院柳海宁乡村微改造团队(由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副教授柳海宁领衔,园艺教授谢晓鸿,城市规划何贤芬讲师、鄞州区书画院副院长、嵩江书画院院长、大嵩印社社长朱文初,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草药采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贤龙、宁波市农机畜牧中心副主任严政、宁波天韵生态产业集团副总裁王桂林、宁波绿友人园林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龚献明等专家、企业家组成)来东山老村、前溪头村和西岙鄞州春茶叶基地等实地调研和规划设计。

2.2由宁波市教育局牵线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宁波东钱湖护理学校)、塘溪成校与施村三方建立《宁波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建》项目,参与施村全面振兴;

2.3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规划指导上周村产业布局发展;

2.4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参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指导。

2.5与杭州恩投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振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堇堇有味”电商平台,助销塘溪特色产品。

2.6与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浙江金峨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共建乡村产业建设项目。

2.7利用百姓普及微信通讯媒体效应,建各村项目指导群、各产业农合联服务群等31个,方便答疑解惑,助推各村创新项目、特色产业发展。

三、管理提升,全面进步成果丰

1.做强师资队伍,提供技术支撑

1.1专职教师一人多岗制

为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训,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成校有一支知识技能过硬的专业团队,为乡村产业振兴、社区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校长是高级教师,动物饲养与生命科学专业,擅长养殖业务和项目策划;有20余年机械专业实践经验的黄武忠老师,专攻企业培训;汉语专业资深的谢嫣芬老师,专职基础培训;数学专业擅长教学的华远军老师,专业信息培训;园艺设计毕业的冉艾老师,专职老年教育和宣传报道;都是本科毕业,年龄结构合理,都是年富力强的精英。专职教师一人多岗,有兼任成校农业、企业培训和联村技术指导,有开展新农民职业培训和乡村振兴理论辅导,有宣传乡村振兴范例兼电子商务信息收集推送等。

1.2专家团队把关指导制度

成校还聘请了30余位校外兼职教师和相关产业专家组建顾问团,开展分类指导,助推产业发展和技能提升。

1.2.1乡村旅游顾问团。我校邀请了东钱湖旅游学校杨海如校长、金立峰和徐春燕老师担任施村产业振兴顾问,引进了浙江万里学院柳海宁乡村微改造团队,为塘溪全域乡村振兴搭脉把关。

1.2.2特色种养顾问团。聘请养鸡专业户朱红菊、花木公司杜鹏红两位专业人士为畜禽养殖及美丽庭院建设指导老师。

1.2.3职业技能顾问团。聘请成功月嫂培训学校尤海娅校长、外事学校俞赛珠教授两位为育婴辅导老师;俞奇琼为健康养身培训老师;谢寅和张安芝为烘焙培训老师、马伟红为旅游摄影老师……我校由于创新了师资拓展渠道,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师资就有了源头活水,优势更加明显。

2.本土技能人才导师制

把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派到村庄、社区、田间或合作社锻炼,使他们脱颖而出,直接指导村民。如徐根维是成校育婴班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她现在是育婴班得力的兼职老师,她是土生土长的塘溪人,乡情熟悉,很受学员欢迎。学校历届双证制考出的学员近400人,他们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果树种植、畜禽养殖、旅游民宿等项目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有些后起之秀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了自己的企业,成为塘溪镇乡村振兴培训经费的赞助商,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经费,更带来了产业发展的希望。

3.依托调研分析,突出整改实效

为了把培训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成校老师深入培训第一线,分块进村,针对项目主题,走企业进田头,了解需求,根据需求创设培训班级。先后参与企业调研达三十余家,下田头解决问题近百户;学校还先后到周边地区学习取经,积累实战经验。

3.1为了东山村粉黛草种植项目,我们先后到台州三门县蛇蟠岛、绍兴柯桥等地调研粉黛草种植项目。

3.2为了取长补短,我们到宁波市内成校,学习他们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成功做法。

3.3为了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提速,我们到镇内观山村、东山村、施村等村调研分析本村特色种养项目、文旅项目的规划发展。

3.4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整改并撰写调研报告52篇。如《塘溪小农户经济调研报告》 《观山村小公园改造建议》 《地肤基地种植建议》等,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开展需求式专题培训和订单式培训。

塘溪成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产业创新项目多,覆盖广,呈现出多点多线、全域推进、差异化发展的态势:(1)特色农业种养项目:有东山老村粉黛草种植项目、前溪头村中药材种植项目、东西岙村的鄞州春茶叶项目和观山村健朗畜禽农场项目。(2)文化传承项目:有沙村书画文化、东山村竹编文化、童村的教授村文化、堇山印社等项目。(3)乡村旅游项目:有施村田园景观项目、沙村红色研学项目和童村的湖光山色“绿水青山”实践线项目等。学校对这些项目开展日常化跟踪服务,与项目基地的工作人员座谈探讨,寻找存在的问题,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弥补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项目需求、实际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制定项目改进方案,从而推动项目更好发展。

4.搞好社区教育,争创一流业绩

4.1高质量做好镇党校工作

由成校校长担任常务副校长,由在编老师担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训、塘溪镇党政干部乡村振兴培训等培训,对全镇1437名党员进行轮流培训。党校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党校,微视频《我与宪法》作品,获全省唯一一等奖,微党课《烈火红沙》获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比赛二等奖。宁海、北仑以及姜山镇党委等12个单位来校交流。重点培育项目《堇山红宣讲团进农村文化礼堂》扎实推进,取得可喜成绩,荣获宁波市二等奖。

4.2高质量办好老年教育

让老年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让老年教育温暖最美夕阳。我校老年大学有完整的财务制度和专项经费,保障各班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有4个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化智慧校园系统,实现网上报名、招生、教学、评价等过程管理。“学员—学校”互动交流服务平台,能及时推送教学资源,确保学员线上学习。在三年的疫情期间给老年大学教学增添了另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学校天天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活动,为山村建设做出了贡献。鄞州区塘溪镇老年大学分校被浙江省委老干部局评为首批全省30所优质老年大学分校之一。打造的旗袍走秀社团、堇山书画院等学习共同体,被评为市级优秀社团(学习共同体)。

4.3高质量参与未来乡村建设

4.3.1注重课程建设。作为鄞州区教育局承接的鄞领优学试验学校,积极利用信息化设施设备资源,开发市民学堂课程、老年学堂和一社一品等12门课程及教育场景,建录播室与相应设备,给教学培训带来新的模式。

4.3.2优选师资配备。学校建立教师优选配备制度,按照辖区户籍住人口(24446人)的万分之二点五比配备在职在岗专任教师(6名),本科学历达100%,专任教师全部持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证书,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

4.3.3强化科研引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每年均有课题论文在宁波市级及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为教师取得先进荣誉或职称晋升通畅了渠道,在职教师都晋升到应该有的职称级别。未来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近三年里获得省级以上课题、论文及微视频等达15项,市级达17项荣誉。

4.3.4重视学分激励.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学分转换应用成果,学校教学成果及时存入学分银行。办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影响面广,被录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鄞州年鉴》(2021)。近三年学校培训收入按在岗教师人均每年超8万元,年培训收入总额超50万元。

四、内涵发展,提质增效是关键

1.延伸服务链条,提高研发能力

1.1提供相关个人培训帮扶服务:如花生种植大户张福年、竹山养鸡大户叶利君,竹编产业叶良康、绘画为生的钱可、木雕艺人钱国民等十余位个人进行帮扶、培训和推销等工作。

1.2提供企业农场培训帮扶服务:如东篱生态农场、健朗畜禽农场、林惠农场、施村农民自留地总管家项目等基地开展帮扶和培训。

1.3提供产业创新项目培训指导:提升产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产业链延伸、新品种培育推广、新业态打造发展。(1)学校在参与、指导、推进东山村粉黛草项目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使老村复活,而且带动了当年的旅游产业发展,仅国庆七天,国内游客打卡人数就达8万余人,还有力带动了塘溪周边乡村旅游产业、民宿产业、文创产业、饮食产业等。光东山古村在建就有宁波路客精品民宿、月宫山民宿等达10多家。可见项目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链延伸非常强劲。(2)如我们在开发、推进观山村健朗畜禽游学研销一体化项目过程中,延伸出户外运动、亲子体验、残疾人就业、劳动教育等多业态产业链条,项目效益倍增。(3)又如我校在非遗竹编传承项目实施中,促进了竹原料资源转化、民用竹编、工艺竹编、竹编文化体验等系列产业发展。

1.4推进项目课程和教材研发工作:已有竹编技艺传承、书画文化传承、粉黛草种植技术、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等地方特色课程,并应用于培训和项目实践;学校还注重网络课程开发,制作《塘溪山水旅游民宿》 《塘溪成校特色竹文化之纯手工竹编瓷胎罐》 《煮笋工艺》和“堇堇有味”电商小程序操作等微视频课程,在推动项目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扩大社会影响,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各个创新项目实施后,相关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或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收,并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2.1促进同行调研交流,让好成果辐射更远。2020年5月28日浙江省委老干部局诸春华副局长一行来调研;2020年9月17日浙江开放大学携金华社区教育高级研修班来我校调研特色品牌建设经验;2021年5月25日海南省社区学院周伟院长一行来我校交流探讨乡村振兴……市级以上单位来我校达12次之多。

2.2凭借多途径宣传报道,让好经验推广更远。宣传是最好的广告,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实践中探索的好经验、好模式、好机制宣传出去,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项目发展。除大众媒体(电视台、报刊)宣传外,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抖音等自媒体宣传。每年至少有国家级2篇、省级4篇、市级6篇的文章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13套》《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宁波日报》《鄞州日报》《潇湘晨报》《名校文化博览》《中教天地》等电台报纸杂志;《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搜狐网》《腾讯新闻》《甬派》等网络媒体都对我校服务乡村振兴和社区教育的事迹作了报道。

3.主攻特色品牌,突出经济效益

3.1强化品牌意识,推进“一村一品”:学校强化品牌意识,把“堇堇有味”电商平台做好,打造“塘溪三宝”特色优质农副产品。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华山的芋艿、邹溪的花生茭白、东山的竹笋、童村的草莓、东西岙的茶叶、塘头村的青团、观山村的土鸡蛋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相继纳入特色农产品目录,统一包装标识,为各地客商提供可信赖的产品,为塘溪镇每年经济创收100万元以上。

3.2拓展基地销售,提升美誉实力。通过塘溪镇观山村健朗畜禽基地与宁波M6生鲜连锁超市平台签订农超协议,解决了畜禽产品滞销问题,搞活了塘溪小农经济。在东山村创建“非遗竹编基地”,搭建各种展示平台,提升本镇特产美誉度和影响力。

3.3打造融通模式,促进区域发展。我校以建设项目为引领,抓特色,创品牌,强化内涵发展,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素质提升中成效显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塘溪模式,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3.4贡献智慧力量,助力多地发展。从2021到2023年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及行外人士慕名来我校调研超过50多场,对我校乡村振兴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对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其他地区发展和全面共富贡献更多力量。

五、勇创佳绩,成就山村大发展

1.多种培训蓄能,打牢发展基础

三年多来,对接特色种养经济,成校依托“政·校·企”教育联盟,整合柳海宁乡村微改造团队、本地大户能手、企业电商直播团队等资源,以东山村粉黛草基地为核心,共开发“农业专技、农村电商、文旅服务”等三大类25个培训项目,组织开展粉黛草种子处理、播种要领、育苗管理、移苗技术、山上浇灌、施肥除虫等农技类培训达112场,参与村民1835人次;培养出本村村民叶利君、钱福龙、钱美华和张龙辉等懂栽培技术的本土农技能手。开展抖音微视频拍摄、抖音销售带货、农产品小程序营销实操等电商类培训38次,手把手培训村民168人次,成就了施米娜、施全安、施位康等电商销售能手,叶良康、叶商杰、钱莹等抖音直播“网红”。开展景观设计、乡村导游、民宿经营、旅游餐饮等文旅类培训30余次,参训农民127人次,形成了一支“美丽乡村”文旅志愿者团队。

微信截图_20241031153224.png

2.打造花草经济,带领村民共富

实践证明,成校牵头打造的东山村粉黛草项目取得巨大成功,获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增收共富的发展之路。

2.1旅游产业收入。山间30亩粉黛盛放,形成紫色海洋,吸引了市内外20万游客专程观赏“打卡”,实现旅游收入达300万元。

2.2农特产品销售收入。强大的花海引流效应带动了全镇文旅、农副产品销售、民宿餐饮等发展,农民每年通过线下摆摊、“堇堇有味”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农副产品和工艺特色产品200多万元,帮助当地50余个小农户每年增收3万-5万元,助力了农民共同富裕。

2.3投资项目收入。粉黛草项目还产生了巨大辐射效益:2022年,东山村成功申报3A级旅游景区。吸引众多国企重金打造当地乡村振兴项目,为全镇共同富裕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如,宁波新华书店集团投资600万元在东山老村建花海综合旅游基地;鄞城集团已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花海漫步道彩色路面、鄞州农村党史馆等项目;鄞工集团投资3.87亿元建美丽塘溪山村振兴项目。

2.4新业态发展收入。一个个乡村振兴项目的投资建设,为全镇村民带来重要经济收益,许多农户在耕作之余开始建民宿、开农家乐、搞摄影文创、做餐饮、搞直播带货等,带动了全镇农文旅经济的融合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带动相关农户增收达420万元。

3.孵化农特品牌,注入强劲动力

在东山村花草经济项目的辐射带动下,成校开始着眼多村多点布局,面向全镇发展,重点打造地方特色土特产品品牌,帮助更多农民共同富裕。在把“堇堇有味”品牌做大做强,打造“塘溪三宝”特色优质农副产品,推动“一村一品”建设的基础上,把华山村的芋艿、邹溪村的花生茭白、东山的竹笋、童村的草莓、东西岙村的茶叶、塘头村的青团、观山村的土鸡蛋等纳入塘溪特色农产品目录,成校进行统一包装与标识,为各地客商提供可信赖的产品,为全镇每年带来经济创收100万元以上。通过观山村“健朗游学研销一体化基地”与宁波M6生鲜连锁超市平台签订农超协议,解决了畜禽产品滞销的问题,激活了塘溪小农经济。在东山村创建“非遗竹编基地”,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将传承竹编非遗文化的同时,扩大了非遗竹编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叶良康老人及团队制作的“松鹤同春”“雄鹰展翅”“孔雀开屏”“夜莺闹春”等一批高端竹艺作品目前已远销欧美,每年精品收益达30多万元。

4.赢得社会认可,成果辐射全国

打造“花草”经济,成教助力山村共同富裕的成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重要示范引领作用。该成果曾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等报道128次,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塘溪月宫山的粉黛子草美丽风景。学校共接待海南省、江苏省宜兴市、甘肃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浙江省委老干部局等省内外领导及同仁参观交流共计35场次。学校校长在“全国农村成人(社区)教育新任校长培训班”等省及以上会议上做经验分享12次,学术论文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收录出版,办学成果被省内外多个地区推广应用,在我国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5.荣誉沓来当勉励,成果丰硕不懈怠

三年来,学校各项成果丰硕,各类科研和综合类奖项按年度统计如下:

1111.png

2222.png

33333.png

三年来,学校一班人不忘初心、主动作为、兢兢业业、笃志前行,用汗水兑换承诺,用智慧书写华章,走出了一条内增实力、外树形象的建设之路,并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主动对接镇域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塘溪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事业,在参与山村振兴的历程中,作出了可喜成绩:塘溪成校相继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一级乡镇成校,浙江省首批现代化社区学校,浙江省现代化成人学校,宁波市特色示范成校,全国农村成人教育会员单位、全国第五批优秀学习型部门(成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立项课题实验基地,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宁波市标准化乡镇(街道)社区老年大学,第一批宁波市优质老年大学分校示范点,全国区域终身学习发展共同体项目试验点等诸多荣誉,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更需努力。让我们在浙江率先建成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宁波建成现代化美丽滨海大都市的新时代征程上继续努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