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慈溪市龙山镇成人学校

2024-10-31

一、建设背景

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龙山镇)地处慈溪市域最东部,区域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涵盖70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浙江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和15.2平方公里的龙山新城。下辖2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农垦场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13.7万。2022年,区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工业总产值798.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农业总产值1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4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0亿元。先后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绿色园区、省旅游强镇、省森林城镇、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评,成功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省级健康乡镇、宁波市级“水美乡镇”、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示范镇、宁波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圆满完成宁波市级消防安全突出问题摘牌;滨海经济开发区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创建为省制造业四星级园区、省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

图片1.png

龙山镇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比例基本在1:7:2左右,其中共有各类企业5800余家,规上企业393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1/4。现有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27家,10亿元以上5家,主要产业有化纤、电器、纸业、厨具、汽配、灯具等,约占区镇规上工业总产值54%。建有3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共有20个“宁波3315”系列、“慈溪上林英才”项目落户。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7.5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9%。新增宁波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申报市级技改项目65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6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9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宁波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慈溪市级农机服务中心及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家,推选市级“乡土专家”4名,数量为全市之最。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成功举办全市首届毛豆采收现场会暨菜豆产业培训会。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虞氏旧宅、浙东名寺千年古刹伏龙寺、徐福东渡摩崖石刻等人文资源,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拥有达蓬山景区(4A级景区)、伏龙山景区(3A级景区)、方家河头村(3A级景区)、浙东滑翔伞基地、山地自行车基地等特色旅游资源。

二、办学目标与思路

1.立足当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围绕“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为宗旨,满足市民“求知、求健、求乐”多元的学习需求为目标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2.加强组织领导,搞好事业规划。

几年来,积极做好镇党委政府、教办参谋,及时调整和充实龙山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每年组织召开全镇社区教育工作会议,讨论研究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及重大活动等。把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列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了《龙山镇“十三五”社区教育发展规划》,《龙山镇“十四五”社区教育发展规划》《龙山成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面推进”的社区教育工作氛围。

三、主要措施与做法

1.强化基地建设,保障教学需求。

1.1注重学校场地建设,保障办学自主权。

目前,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13亩,建筑面积3877m²;产权明晰,校园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财务独立。

图片2.png 

1.2强化学校硬件建设,满足教育培训需求。

三年来,按照慈溪市教育局对社区教育“1211功能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通过政府拨款和学校创收,共投入78万余元用于学校校舍和设施改造,增添教学和办公等设备,现有两个校区和五个基地,学校建有计算机房3个,计算机133台,标准教室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4个,双向视频教室1个,社团活动室1个,老年活动室1个,多功能大教室1个,另有育婴师实训室1个,电工实训室1个,茶艺师实训室1个,烘焙体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会议室2个、移动多媒体2套等,配备电子白板、移动录播系统、大型电子屏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校外建有5个农业基地:延龄兔场、和丰养猪场、金农果蔬农场、甬丰蔬菜种植场、海通时代农场。学校设施、设备较完善,能满足教育培训需求。

图片3.png 

2.落实教育经费,确保事业发展。

把社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常住人口人均3元下拨社区教育事业经费,同时每年下拨专项培训经费,包括华龄乐学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培训、社区矫正教育等。2020、2021、2022年镇财政分别下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77、88、88万余元,人均达5元/年以上。

学校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各类经费,各项收支都建有明细账册,账目清晰。

3.打造智慧成教,完善教育网络。

3.1强化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满足互动教学需求。

几年来,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增添教学和办公等数字化设备,现有计算机房3个(电脑130余台),多媒体教室4个,双向视频教室1个等,并在相关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和移动录播系统,能有效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

3.2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

学校建有“龙山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和“龙山镇社区教育在线”阅读号、电子阅览室,电子借书器。已经建成微信小程序“龙山社区教育”。着力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龙山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拥有强大的功能,设有“智慧考试”“新闻动态”“公益课程”等栏目,包含信息推送、微考试、乡村振兴课堂、我校自主研发微课等内容,可以有效实现在线学习、模拟考试等;通过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借书器,学员可以自主下载学习资料和最新书籍到手机上,拓展知识面;另外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学员培训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与学员进行各方面的沟通,更好地实现了与学员之间的互动。运用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拓展社区教育的空间和功能。 

3.3搭建“学员—学校—社会”互动交流服务平台,合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为有效落实学员、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校多方位搭建“学员—学校—社会”互动交流平台,线上+线下双线融合,通过这些平台,及时推送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3.3.1加强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指导工作。

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作为我镇社区教育重要阵地和载体,是重要的“学员一学校—社会”互动交流平台。学校制定了《教师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安排教师对口指导29所村(居)民学校(村(居)文化礼堂)和14所企业职工学校办学工作,对薄弱村民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定期召开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工作会议,把村民学校工作列入镇政府对村年度工作综合考核体系。所有学校办学规范,设施、设备齐全,教育经费保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丰富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3.3.2强化“三大学习共同体”建设——“家庭学习点”做强做优。

自2009年以来,共创建“家庭学习点”89家,布及全镇,“家庭学习点”有图书、报刊及文体活动器材设备等。“学习点”学习氛围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看书、阅报、下棋、打台球、聊天交流及文艺活动等,“家庭学习点”成为每个村人气最旺,村民休闲、学习、健身的好去处。陈赛国、吴珍艳、家庭学习点被评为慈溪市“十佳家庭学习点”。陈增荣、华嵩、叶永强、孙立明家庭学习点被评为慈溪市“优秀家庭学习点”。

——文体社团做大做强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自2009年以来,协助镇文化站,依托民间文体组织,积极开展指导和协调工作,先后成立了41个文体社团组织,组织开展社团间交流、会员培训和举办社团展示活动等,规范了社团工作,提升了社团活动质量。各社团活动经费由政府出一点,企业助一点,个人捐一点方式筹措,保证社团正常活动。他们创新作品,深入基层巡回演出,组织活动与比赛,寓教于乐,活跃在全镇的各个村落,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已成为龙山镇文化的主力军,深得村民的喜爱和好评。2022,水火流星社团获评宁波教育局终身教育双高工程能人工作室,2023年选送的节目入选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资料库。农民画社团作品《幸福生活乐陶陶》被北京大学文化传播与创新研究院授权于“新年画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研发新文创。旗袍协会选送节目《祖国好江南》在慈溪市老年舞蹈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永远跟党走》在宁波市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中荣获最佳风采奖。摄影协会多次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喜迎二十大等大型展览,受到慈溪、宁波两级摄影协会的关注和表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三球类协会活动丰富多彩。老年门球社团发展壮大在全市也是名列前茅。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助力龙山镇成为文体强镇功不可没。

——社区教育工作室建设大力推进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强化惠农服务工作室建设。建立村、校、镇三级学习网络,建设5个“三新”技术示范基地,基地力量不断壮大,培育了国家级良种兔场,指导基地新品种研发5个,自动化饲养系统引进1个,向宁波大市推广优质獭兔饲养技术,4个农业课题获国家级、省、市各类奖项;开发省特色课程《优质獭兔饲养技术》读本1个。举行多层次农民培训,近三年培养精英农民120人,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2022年央视经济新闻联播报道我校《“三进,两必做”助力乡镇共同富裕》。惠农工作室负责人被评为慈溪市十佳社区推进员。

3.3.3搭建线上互动交流平台。

学校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公益课程”栏目,学员与企业等可以通过学校平台进行所需课程的学习,学校又建立了微信群,做到了实时和学员与企业对相关课程的互动、解疑。切实做好线上“学员—学校—社会”互动交流平台,及时推送各类资源。新开发微信小程序“龙山社区教育”。

3.4积极开发数字学习资源,研发特色校本教材。

微信截图_20241031152713.png

近年来,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结合区域的人文、历史和产业特点,积极开发数字学习资源,研发特色校本教材,致力于社区课程的建设。开发了适用于青少年和新市民教育培训的《农民画(上)》《农民画(中)》《农民画(下)》《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上、中、下)等六本,适用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优质獭兔饲养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等两本,适用于企业职工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冲压剪切工》《育龄妇女健康手册》等2门课程;编写了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达蓬山杂志》《溪上文化纵谈》《南海风云》《龙山风情》(一到四)四本、《宁波成教科研》《家庭教育》《丝带绣》《红木匠心-红木家具的传承与制作》《蓬勃发展中的龙山镇社区教育图片集》等12本社区教育读本。其中《优质獭兔饲养技术》被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评为浙江省优秀教材、《优质獭兔饲养配套技术》被宁波市职成教教研室评为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特色教材、《农民画(上)》《农民画(中)》《农民画(下)》被慈溪教育局评为慈溪市社区教育优秀课程一等奖。制作了《水火流星》《大棚葡萄种植》等两个视频课程。制作了《老年人手机课堂微信的高频事件使用》《老年智能手机第一部》《老年智能手机第二部》《奋斗百年路、书写新篇章》《香包知识简介》《植物香包的制作》《动物香包的制作》《新生儿科学喂养》《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早期教育》等十个微课程。其中《奋斗百年路、书写新篇章》获慈溪市社区教育优秀党史微课作品。《PPT为生日贺卡添加动画效果教程》获慈溪成人教育微课优秀奖。

3.5优化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

优化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学校所有专任教师都持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证书,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评价和管理。各类创建均采用和归集电子档案,切实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

4.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学校历年来重视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占比85.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潜心教书育人,坚守廉洁自律。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开展岗位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职教师的100%。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熟悉现代成人教育知识,具有较强组织协调、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能力的管理队伍。聘请了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中小学教师、文化名人等36人为兼职教师。吸纳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妇女主任、老年积极分子和文体社团等社会公益组织成员为志愿者,总人数132人。学校在2020-2022年度慈溪市成校目标管理考核中,连续三年获优秀单位。

5.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魂之所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强化管理,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品质、促进内涵发展为目标,以强化管理,提升质量为核心任务,体现成人教育特色,贯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学校特点,确立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作为学校文化,并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满足市民“求知、求健、求乐”多元的学习需求为目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社区治理,助力美丽乡镇建设。

四、办学成效与特色

为办好百姓身边的教育,学校始终坚持社区为根、特色发展,结合教育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载体,开发形成四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长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接地气的教育活动。

1.积极挖掘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1.1精心培育“徐福小匠人”社区教育品牌项目。

学校与时发徐福红木博物馆合作,挖掘徐福东渡文化、中国古建筑非遗文化等,搭建“徐福小匠人”职业体验与实践平台;采用校校联合,开展青少年非遗文化学习与活动,培育非遗文化及工匠的传承者;把地方产业、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有机结合,促进馆校双赢发展。

打造“知行合一”的精品基地:设立“小匠人”学习教室:配置工具与器材,容纳100人进行实践操作。配备专门培训教师、后勤保障员、安全管理员,建立完整的教学团队。强化“小匠人”质量监督:馆校合作,专业共设、基地共建、师资共育计划共商、标准共设、课程共开、教材共编、大赛共训、评价共定。2021年基地被评为宁波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2年被列为浙江省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图片5.png

开发研学项目,组织手工体验、参观展览、摄影等各类主题活动,接待人次超10000人次、举办主题活动10余场。开发系列学习资源,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整合资源,结合古村、故居;开发校本教材及配套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开辟线上博物馆项目专栏:文字介绍、图片、制作的校本教材及配套的微视频课程、成校徽信公众号,让线下线上的学习有机结合,开发系列学习资源。开发产业培训项目,建立师徒制为镇内家具厂提供了产业工人。

2015年6月,慈溪传统家具制作技艺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也命名了传承基地;2016年“徐福红木手作文化园”被评为慈溪市首批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2020年成功入选“慈溪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录,2021年被评为第二批宁波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12月徐福红木博物馆被评为“在浙学”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2022年1月28日被评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2022年9月被评为宁波市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沈建江先后列为慈溪市级、宁波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该项目被评为宁波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1年获宁波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等奖。

1.2龙山潘蚕村:小山村里创出民宿大品牌

潘岙村地处龙山西南面,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借着全镇创建全域旅游的东风镇村两级领导共同规划发展旅游民宿业。吴珍艳女士的海如别苑于2017年1月率先开业。吴珍艳笔名海如,是慈溪市著名作家。她精准定位民宿内涵,营造了书香氛围丁香般优雅的海如别苑。在社区学院、政府的助力下,别苑成立家庭学习点,开设读书沙龙,文学、戏曲各类大咖云集,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各地游客。海如女士科学投资精心运营,2019年加盟尊茂酒店集团并开设第二家海如茂居别苑形成了品牌连锁效应。海如女士致富不忘家乡人民,无私帮助村民共同创业,潘岙村上路潭路逐步形成民宿一条街,形成了100多张床位、100多个车位,平日入住率达50%,旺季需提前预订客房的兴旺局面,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亮点。

1.3精心培训农民画走进文化礼堂

龙山镇农民画社团成立于2008年,15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依托本会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从2010年起,在龙山成校指导下社团持续开展了农民画一系列公益课堂,例如文化助残,文化志愿活动,特别是百姓课堂----农民画走进文化礼堂的专题讲座,接受对象覆盖了农民,教师,企业职工等一批农民画艺术的爱好者,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画核心创作团队,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社团骨干范秋波,2015年获得宁波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宁波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多次在省级,全国级大赛中入选,获奖,收藏。其中的代表作品《时代的旋律》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农民画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画展评中获奖,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2020年8月农民画作品《红日子》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面决胜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评中获得最高奖(入会资格作品),还被中宣部录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同时2021年获慈溪市“月季花奖”政府精品奖,2022年范秋波创作的农民画《幸福生活乐陶陶》被北京大学文化传播与创新研究院授权于“新年画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研发新文创,多幅作品被文化部选作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品到海外巡展社团其他作者近几年也获得了较大成绩,余晔,周泽琳等3位会员入选于2020年的“奔小康庆百年”中国农民画小镇绘画作品邀请展。孙江飞,叶品根在2021年浙江省视觉艺术展中入。华景程、岑语宣在2022年宁波市首届青少儿农民画大赛中获得金奖铜奖,2020年龙山镇农民画团队还获得浙江省优秀视觉团队等等。

1.4非遗文化进社区匠心传承扬风采

“水火流星”在我国流传久远,是一种体现力与美、速度与技巧的杂技节目。“水火流星”正式名称为水碗、火球,白天耍水碗,夜场舞火球,是一项传统杂耍表演。舞者以一根长绳,两端放上盛清水的陶瓷碗为舞具,或者两端盛点燃的木炭或其他易燃物。利用物体的抛引原理,舞动水碗、火球,形成银色的光圈或火光圈。技艺高超者,用不断甩动的系碗绳为棍,进行肩挑、背负、翻滚抛棍等杂耍表演。相传,秦始皇曾经观看过类似的表演,明代中叶被称为“舞火篮”,清代流入宁波地区农村,原意是在行庙会时为行会队伍开道驱鬼,并吸引观众。

图片6.png 

龙山“水火流星”传承人王耀国师傅现年67岁,从小喜爱武术,15岁时师从本族王姓师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他使用的家伙有绳镖、九节鞭、流星锤等,且技艺十分娴熟,远近闻名。内气功和外气功的练就,为他表演“水火流星”打下了扎实的功底。王耀国师傅所表演的“水火流星”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整个过程中能保持铜盆内水和油点滴不懈。“水火流星”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耀国师傅以龙山镇湖滨公园基地为中心,进王家路村文化礼堂,范市中学授课,为这项技艺的传承做着不懈的努力,并于2013年11月被评定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水火流星”代表性传承人。近几年,龙山镇社区教育学院助力传承,不断拓展教学点,科学规范管理团队,开设中小学长训班、尖子生特训班、成年人兴趣班致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在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受益,2023年3月团队有幸入选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资料库。目前,项目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5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2008年12月,协助镇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镇的实施意见》,并根据我镇实际制定了《龙山镇学习型组织评估标准》,做到年初有创建工作计划,年终有创建工作总结、表彰。组织力量,做好指导评估工作,不断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近年来,全镇各村、有关事业单位、规模企业和社区居民家庭,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已有8个党组织、12个行政村、11家企业创建成各类学习型组织,其中国家级优秀学习型村居1个、宁波市级优秀学习型社区1个、优秀学习型企业2家、学习之星3人等。学习型家庭创建每年有3000户左右。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习型乡镇建设,经过创建工作,使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让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凝聚在一起,促使大家不断地学习、进步。2013年,我镇成为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乡镇,2017年成为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乡镇等。

1.6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惠民工程”稳步实施

近年来,协同镇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了“龙山镇全民读书月”和“龙山镇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母亲素养工程”“党员干部培训工程”“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工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等,近三年全镇参加活动的居民年均达9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素养和生活质量。

——老年教育优质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抓教学规范,促内涵发展,因地制宜开发老年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办好社区老年大学,在册老年学员达1940人。精心组织老年智能技术日常应用科普行动。还协助镇老龄会在全镇、村(居委)建立了村民老年学校,送教下村,为老年人服务。2019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标准化社区老年大学。

——职业技能培训精心组织

1.6.1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结合慈溪市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等,开展了婴幼儿护理、中式烹调、中式面点、班组长管理等培训班,还依托14家企业职工学校,结合企业需求,送教下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安全生产等教育培训,年培训达17680余人,受到相关企业欢迎和好评。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

1.6.2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送教下村(农场)菜单式培训、常年开班等举措,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三年来受训达2332人。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优秀基地。

——学历教育有序开展

扎实开展“双证制”成人高中教育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民(企业职工)学校,解决工学矛盾,满足学员学习需求,2022年培训学员389人。积极与宁波教育学院、慈溪电大、宁波城市学院等合作办学,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班,在校生12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片7.png

——扫盲工作扎实推进

2013—2020年,共扫除文盲1320人,较好地完成了市下达的培训任务,并且完成了全部脱盲人员户籍信息更新工作。

几年来,学校推出的各级各类培训,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学校各类培训收入及补助总额达到114.2万元。

2.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龙山成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阵地作用,把实践工作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教科研工作屡创佳绩。以品牌项目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三年有三个实验项目获得慈溪市优秀社区实验项目《社区教师人人课改,开发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家、校、社三方联动,探索乡村青少年研学的实验》《基于馆校合作的“红木小匠人”培育的实验》2017年《优质獭兔“三新技术”》被评为宁波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农村成校助推家庭农场发展的策略研究》获得宁波市人民政府成果二等奖、中国成协成果一等奖等;2020年馆校共创“红木小匠人”社区教育品牌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案例评比三等奖,《家、校、社三方联动,探索青少年研学旅行的实验研究》《基于馆校合作的“红木小匠人”培育实践研究》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21.11《“徐福木制工匠”文化进文化礼堂》慈溪市十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品牌项目;2022年《馆校合作培育“徐福小匠人”的实践研究》被评为宁波市终身教育品牌项目,宁波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等奖。打造精品基地——徐福红木馆成为宁波市级、浙江省级教育基地。2022年有两个课题立项《乡村振兴战略下龙山“农民画”非遗传承与艺术创作的培育实践》为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成校助力龙山非遗文化——水火流星传承的实践研究》为宁波市成人教育研究课题。以工作学习促教师发展。近三年来,教师论文15篇获慈溪市以上成果,其中2篇汇编成书,2篇省级获奖,11篇宁波市获奖。以老带新,多面开花。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鼓励老师进行继续学习,积极发动组织参与教师技能大赛,共计9人次获慈溪市或宁波市奖项。

3.重视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养。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是成人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重视教师成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开展岗位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良好成绩。近三年来,戎捷老师荣获宁波市第六届终身教育教师技能(才艺)比赛新闻稿撰写与编辑三等奖;王凯艳老师获宁波市第六届终身教育教师技能(才艺)比赛课程设计与说课三等奖,王凯艳老师获2021年宁波市第七届终身教育技能大赛成教故事演讲三等奖,戎莉莉老师获2022年宁波市第八届终身教育技能大赛乡村振兴项目策划三等奖,学校教师获取先进荣誉或职称晋升由全镇统筹,有效实现渠道畅通、名额保证。

4.学校办学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微信截图_20241031152945.png

三年来,学校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多项荣誉: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慈溪市徐福红木博物馆》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在浙学”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被宁波市教育局、慈溪市教育局分别评为终身教育“双百千万”防疫科普活动第一阶段优秀组织奖;被评为宁波市终身教育研究基地项目实验点;“四驱双推”优秀教师团队被评为宁波市双高建设工程项目的优秀教师团队;王耀国“水火流星”能人工作室被评为宁波市双高建设工程项目的能人工作室;《馆校合作共育“徐福红木匠人”》分获宁波市、慈溪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连续三年与慈溪电大合作招生工作中被评为先进集体;被职成教教研室评为2018-2019年度慈溪市职成教优秀教研团队;“徐福木制工匠”进文化礼堂被评为慈溪市十佳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品牌项目;《奋斗百年路书写新篇章》获慈溪市社区教育优秀党史微课作品。办学成果也得到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在慈溪日报上发表,2020年《包汤圆比赛》在慈溪日报发表,2022年《宁波市慈溪龙山成人学校“三进,两必做”助力乡镇共同富裕》在央视频(经济新闻联播)播放,2022年《慈溪市龙山成校王耀国“水火流星”能人工作室被认定为2022年度终身教育“双高”工程》在宁波电视台2套播放,2022年《培育红木匠人助力非遗传承》在宁波成人教育杂志发表,2022年《红木匠人助传承特色育人促振兴》《宁波市终身教育双高工程建设项目我市两个能人工作室》在慈溪日报发表。2023年《龙山成校立足区域特色助力文旅民宿发展》在慈溪日报发表。

 图片9.png

学校还吸引了各地社区教育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与赞美。各级领导在考察指导中,也对学校的办学进行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