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入园焦虑 从现在开始“准备”

2012-07-12 来源:余姚教育局

   进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今年入园的孩子,从现在起就可以和家长一起准备起来了,尤其是心理上和习惯上的准备。

  

被溺爱的孩子更容易焦虑

  在家里,总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在幼儿园,一个老师要面对许多孩子,对一个依恋心理很强的3岁幼儿来说,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刚入园的孩子哭闹或者情绪不稳,比较普遍。孩子的这种分离焦虑一般在第一个星期表现最严重,有时也会反复。个别孩子可能延续一个学期。

  思南路幼儿园园长郭宗莉说,缓解初入园孩子的情绪问题,要注意几点。首先,家长和幼儿园应尽可能地让孩子事先了解园所的环境,让他有心理准备,减少陌生感;第二,要教会孩子如何向老师表达诉求,尤其是吃、喝、上厕所等,老师都会满足;第三,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让孩子把自己的依恋物带去,可以是水杯、被子之类的生活用品。第四,家长千万不要“威吓”孩子:在幼儿园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老师会“骂”;也不要逼孩子“有礼貌”,一进幼儿园要先主动叫老师,这样只会增添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和恐惧。

  有些孩子实在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可以先送半天,回家吃中饭。过一阵,吃完中饭接回来。再过一阵,开始在幼儿园午睡。循序渐进,但不要“原地踏步”。

  孩子入园总是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入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要经历,也是他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要支持孩子,随时关注孩子的心境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但家长自己不要过度焦虑。

  

孩子有个好习惯很重要

  上海市教委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幼华认为,让孩子养成有计划性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十分重要。孩子开学前的两个月,称为真空期,家长要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不要让孩子疯玩,要与孩子一起订一个计划,培养有规划做事情的良好习惯。

  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园长周剑建议,家长应该做的是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现在很多孩子入园前是按家长的作息来安排生活的,这并不科学。要更好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9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这样到了幼儿园,经过半天的活动,午睡基本上不成问题。

  在家里吃饭不好,到幼儿园怎么办?周剑说,孩子吃饭习惯不好,问题出在家长身上。他们缺少合理的膳食搭配知识,也缺乏引导孩子吃饭的方法。他们碰到过有的孩子,进幼儿园前竟从没吃过米饭,只吃牛奶和一些半流质的东西。孩子到什么年龄该吃什么东西,家长要主动学习,适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吃饭习惯,要教会他用小勺自己吃。饭一次不要盛得太多,让孩子有信心学着吃完。

  

家长要与学校加强配合

  不管是什么幼儿园,家长在积极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幼儿园老师多多沟通。上海市云台幼儿园园长陈冰美说,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就“大功告成”。但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看似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但仔细算算,和孩子单独相处的“净时间”,家长肯定超过老师。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王菁认为,幼儿园是婴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交往对象、陌生的生活作息都会让孩子感到些许的不安。举个例子,宝宝在家很活泼,到了幼儿园却不说话也不肯玩了。这是因为有些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在家话挺多的,可是到幼儿园说话少了,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环境、试探环境,并不意味着孩子性格的改变。作为老师和家长,双方需要加强交流协商。一般情况,幼儿园老师会对这些孩子予以特别的关注。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受了挫折,自己不肯说却又不肯去了。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潘洁表示,孩子不说是因为年龄幼小,很难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家长应该尽快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助分析查找原因,帮助孩子排解烦恼。但有时原因不会一下子找到,孩子的心结没有解开,依然强烈拒绝去幼儿园,这时候,家长不妨让孩子在家待两天,缓一缓,转移一下注意力,等心情好了再送去。从长远来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受挫折,孩子在幼儿园受挫了,家长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和老师配合,缓解孩子因挫折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