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幼儿教师备课能力测试总结

2013-12-27 来源:奉化教育局

本次抽测在编教师52名,最高93分,最低49分,平均69.5分。1-5年教龄教师平均得分要超过6-10年和11-20年教龄的教师。

优秀名单如下:

  琳(第一实验)、李  莉(第一实验)、王佳雯(第二实验)、毛碧娜(龙津博艺)

周培芳(第一实验)、斯莉钦(莼湖中心)、庄碧芬(上林华庭)、张  艳(莼湖中心)

竺盈波(第一实验)、王琼瑶(大堰中心)、周  静(第一实验)、舒  芬(第一实验)

 

一、关于《指南》和《社会与科学》基础知识

《指南》和学科领域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实施良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是帮助我们获得“幼儿需要什么,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幼儿从中可能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默会性知识的根基。

1.在测试中,可以看出,将近1/3的教师对《指南》的理念是不理解的,10题中有5题是理解性的,但答非所问。

2.社会人文类和科学类知识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近1/3的教师回答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肺活量大能提供足够的氧气” 有近1/10的教师回答的是“血液”,等等不一而足。

 

二、关于备课

(一)存在问题:

整体上看,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依然是瓶颈,教师对社会领域的教学是弱的,各园都很关注集体教学的研究,但提升不是很明显,问题到底在哪里,还是在教师综合的功底上:

1.教学内涵不明确:

设计意图未能对活动内涵进行说明:“活动是幼儿生活中的吗?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是什么?”教案要呈现给他人评价,就需要说明“教什么?(选择教学目标与内容);怎么教?(为达成目标寻找方法,做到最优化)”

——有1/10老师设计美术活动;有1/7老师设计故事教学;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2.语言文字不规范:

教案的文本撰写是一大问题,语言组织不规范;环节与层次不清晰,将近一半的老师是“1.2.3.……”到底,没有大小标题;只有1/10的老师对教学策略诸要素能有序、优化地旁白性表述出来。

3.习惯于写简案:

省编教材大多是一则综合性的简案,很多老师已经不会写详案了。

——有将近1/3的教师写的教案只有短短几个环节的简单介绍,没有教师提问的设计、小结、策略说明。

——另有将近1/3的教师的教案只有第一个讲述环节的详细描述,后续“行为跟进、经验提炼、集体共建、情感内化”就统统没有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如前面部分呈现很好,这部分呈现非常好,但接下去就是画祝福卡,送祝福卡,结束。显得虎头蛇尾了。

师:2008年,中国发生了大灾难,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地震。汶川大地震。四川地震。

师:地震是怎么回事?

幼:地裂开了。山塌了。房子倒了。(老师出示地震之后灾区的照片的PPT,请孩子们描述。)

光秃秃的山,泥石流,没有树,大石头乱滚。

老师展示地震前汶川美丽的画面PPT.

幼:好美丽吆!(集体高呼)

师:美在哪?

幼:有蓝蓝的水,漂亮的树。

师:树上什么美?

幼:树上的叶子。

师:树上叶子的颜色哪儿美?

幼:干净。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树,这样的地方吗?

幼:喜欢。

分析:

1.敏感于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敏锐于这些事件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走进生活,让课程与生活相连。

2.以情感人,以身作则。以情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与激情。

3.从小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4.目标制定欠精准:

1)目标针对性不强,如:目标表述过于宽泛,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值定位。

2)以长效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目标。

3)目标挑战性不足。

4)目标表述不一(主体不统一)。

 

(二)好的活动设计

1.抓好四要素

教师——价值引导

幼儿——自主建构

教材——灵活性和变通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

环境——教育情境

2.制定适宜的教学活动目标

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教学目标组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预设活动目标要适宜准确,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领域的学科特点;目标必须具体细化,可观察、测量。

目标的价值定位:

——目标关注能力,淡化知识技能

——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研究学科关键经验,确定教学目标

   关键经验可以指关键概念、一系列关键的学习过程、行为方式与技能和策略等。

3. 准确把握教学内涵:关注孩子的真实兴趣

如:大班社会活动:甜蜜蜜的礼物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一根彩色的棒棒糖)

1)这是什么?是什么味道的?

2)引出故事后将棒棒糖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透明水盆里。

(以一根诱人的棒棒糖抓住孩子的眼球,并引出故事)

二、幼儿借助故事,体验故事中小熊的心情变化

1.教师边操作图片边讲述故事一遍。

2.启发:哪些动物游来了?小熊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3.师幼交流:

1)小熊明明在吃棒棒糖,可朋友们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总说“没干嘛”、“没干嘛”,还把棒棒糖藏了起来呢?

2)小熊有点小气,它的朋友们会喜欢它吗?

3)小熊一个人吃棒棒糖他会觉得开心吗?为什么觉得不开心?

4)小熊一个人吃棒棒糖非常孤单,它该怎么做呢?

5)现在小熊很想和朋友一起分享棒棒糖,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河里的配药都能吃到这根棒棒糖呢?

……

(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幼儿理解小熊从不愿分享到乐意分享的心理变化过程;开放式地引导幼儿想各种分享棒棒糖的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应蕴含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应以幼儿的学习任务,内容相关,应把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新经验的生长点。

4.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

——从只关注结果转向重视活动的过程。

——从全班统一活动为主转向增加分散、个别活动。

——从封闭完整的设计到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

今天,教师的思考逻辑:怎么样让幼儿得到,幼儿可能会怎样去获得?四种考虑:

1)理清教学要点:这一环节想带给幼儿什么?想让幼儿做什么?

2)作出教学判断:幼儿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正常的、偏差的、边缘的

3)设计教学指导语:针对上述各种情况怎么提问?指导?提示?

4)估计幼儿可能的行为和自己的对策:期望的效果会是什么?自己怎么回应?可能的效果会是什么?自己怎么回应?将会出现什么问题?自己怎么回应? 

5.撰写规范的教案文本

具体包括活动名称、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材料、经验、学习情境)、活动过程(步骤和方法及教师指导)、活动延伸或活动建议。

 

活动设计能帮助老师们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从内容和方法上作深度的思考、分析、判断、筛选与把握:为教师把握活动流程,合理地分配各环节的时间、内容、重点,为最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便于同行进行评析以及提出更合理的操作建议。

附:社会领域集体教学设计评分细则

教师

 

幼儿园与班级

 

总分

 

课题

 

日期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得分

教材分析

 

体现社会领域教学特征

 

幼儿分析

 

体现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目标全面具体,操作性强。

目标深浅适宜,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切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

目标确定以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同时突显关键领域目标

目标要对幼儿可持续发展有意义(有意义学习)

 

内容安排

 

内容选择与目标一致

内容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挑战性

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同时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内容的组织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内容布局合理,与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自然流畅。

 

教学方法

 

方法的运用能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依据活动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水平

 

材料提供

 

材料暗含教育目标

材料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用的教具适合于教育活动的展开;学具适合幼儿的操作

教具和学具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语言文字

 

大小标题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表达简练精准

卷面书写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