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第四期③

2013-10-24 来源:奉化教育局

前瞻性 思想性 实践性

转换视角挖掘优势提升农村教育品质

莼湖镇中心小学 郭昶

    与城区小学相比,农村小学存在“三少”教育困境: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年轻,缺少教育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家长务工忙,缺少家教时间精力;孩子普遍玩兴大,缺少良好学习习惯。农村小学教育如何从困境中突围呢?此少彼多,有少才有多,“少”与“多”是辩证存在的。转换视角,我们惊喜地发现,农村小学教育的劣势可以转化为教育发展的优势:一是青年教师可塑性强,易正向引导,适合开展研修培养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二是学生家长全心信任学校,适合大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三是学生拥有更多书本知识学习之外的实践时机,适合开展少先队工作,可以把少先队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明确办学思路,化劣为优,依托潜在的教育优势,农村小学可以探索出符合农村教育特质的学校发展文化范式,从而提升农村教育品质。
    一、挖掘乡土资源,构建“悦纳”共享价值观引领下的品质文化学校
    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农村小学所处地域有着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学校依托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提升教育品质迈出关键一步。 
     莼湖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港畔,下辖“中国第一渔村”桐照村,有两千多年的海洋文明历史,并呈现独特的“海沿头”文化特征。莼湖镇中心小学挖掘地域资源,定位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探索了一条本土化学校文化建设路径。从实践中起步,以“海语”校本课程的构建为启动力,在课程学习指南的编写与实施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文化提高教师研修力,推进“海味”环境文化的建设;以海洋文化为学校文化特色,推进学校工作的课题化研究,并促进学生活动文化的建设;从课程、环境、活动等文化建设推进中,提炼学校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建设从实践到理论,一点突破,因势循进,螺旋汇聚,确立核心,呈现出“课程文化——研修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核心理念”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精神,它是学校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传奇的聚合体,决定着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地域特征深深影响着地域辖区内人们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其中积极的文化因素在长期积淀中深刻影响着学校精神的确立。我校地处海滨,“海纳百川”体现的是海洋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更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向学态度。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全校师生逐渐形成“悦纳”共享价值观,提出了成长口号“做最好的自己”,以激励、展示、分享等方式促进师生“悦教悦学,纳人纳己”,构建起“悦纳至善”的品质文化。
    二、挖掘可塑潜质,以“先行者引领”研修模式塑造品质教师
    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力量。近几年,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年轻,虽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研修力量薄弱,但年青好学,可塑性强,有发展潜质。如何挖掘他们的可塑潜质呢?一是借助外力开展名师引领活动。我校创设“名师点睛”系列研修活动,邀请各学科省特级教师来校为年青教师课堂把脉。二是倡导“先行者引领”同伴互助研修模式,这也应是最常态的活动方式。
    所谓“先行者引领”同伴互助研修模式就是着力培育每次研修活动中的意见领袖,从而产生同质化研修中的引领力。为确保每次研修活动的实效,落实对每位教师的培育,研修活动“引领者”的确定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提前确定研修活动的引领者,要求引领者事先充分准备,以“教以学之”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学习力和研修中的引领力;二是轮流担任研修活动的引领者,给每位教师有提高的压力与机会。这种研修模式的导向是次次活动有“名师”引领,人人都有机会当“名师”。我校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所有研修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挖掘教学资源,以“资源支持”教学方式打造品质课堂
    与城区相比,农村小学学生的校外学习环境与学习习惯都要差一些,惟有提供更多的支持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学习的支持力在课堂教学中最佳的呈现方式是学习资源的支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强调教学行为是一种“支撑”,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需要原有知识储备与外在教学力量作支撑。而农村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相对缺乏,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更好地促进学习。
    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农村学生习作能力与城区学生差别较大。学生自主习作中的语言积累与方法习得均处于较强烈的需支撑状态,需要的是从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中获得写作素材、写作语言等方面的可选择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校以习作教学为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探索“支援型”教学,启动了“经典引领式”习作教学研究、农村小学“言语支援型”习作教学研究。倡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传统的讲授、示范、点评转化为为学生获得可选择材料提供支撑,这种提供可选择材料的帮助方式就是教师的“资源支持”。“资源支持”不是统一的指令与替代,而是化理性、抽象的讲授为感性、具象的可选择材料,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启发和个性化的选择空间,由“例”入“理”,为自主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条新路径。我校还针对农村学生知识储备少的现状,加强课程建设,开发“海语”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编写《“海语课程”学习指南》,从多种维度展开学习支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他学科的支援型教学也后续跟进,开展资源支持下的启发导学,使导更接近于学的状态,使“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学生社团也加强教学支援,外聘农村腰鼓、二胡艺人为教学力量。
    四、挖掘时空资源,开展“海味”特色的少先队品质活动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参加各类课外学习辅导机会少,课外空余时间多。如何有效引领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呢?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活动是最佳途径。
    小学少先队活动涵盖全体小学生,体现出很强的组织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少先队活动把学生从课内引导向课外,从校内组织到校外,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有效利用起课外时间,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农村拥有不同与城市钢筋水泥建筑的自然环境,活动场地大,活动资源丰富,使自然天地成为学生阅读的另一本,成长的大课堂。我校开展挖掘海洋文化资源促进少先队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海洋节日”特色活动为亮点,以“海星争章”活动为基点,以“校本实践”主题活动为长线开展丰富的海洋文化教育活动。几年中,成功组织了“亲近蓝海”校首届海洋文化节、“蓝海探秘”校海洋科技节、“七彩海洋欢乐童年”游园争章庆六一等特色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广阔教育天地,开拓红胜海塘、石沿部队、万斯同纪念馆、国际儿童收养院遗址等四大校外实践基地,构建成海语课程、校园海洋文化节、海滨实践基地校内外教育链。

——全文刊载于2013年10月22日《奉化日报》教育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