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大幅宣传实验一幼传统文化教育成果

2013-07-03 来源:奉化教育局

    日前,《幼儿教育》用6个版面大幅报道了第一实验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展示了该园在传统文化教育上进行的积极探索及取得成果。
    《幼儿教育》是国家教育核心期刊,也是国内新时期第一家创办的幼教类期刊,由省教育厅主管,普及幼教科学理论,总结幼教先进经验,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优秀典型。

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调查

    问题一:你会背古诗吗?会背几首?
    调查了几个幼儿园大班幼儿,比例高达85%以上,孩子们几乎都会背几首,多的甚至达8、9首。个别幼儿甚至还背起古诗改编的“灰色童谣”,“李白走进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可叹才华横溢、妙笔生花的“诗仙”居然成了囊中羞涩、口水横流的流浪汉,真是让人担忧!原来他们是和调皮的小学生大哥哥学的,家长对这无厘头的恶搞也是哭笑不得,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听到这些“灰色童谣”都会兴致勃勃跟念。
    可见,选背古诗几乎是中国式家长的幼儿启蒙教育的“必选动作”,很多家长都把会背古诗和会数数当做孩子聪明和家教成功的标志之一。但也常有流于粗疏,不加筛选、机械念记,或者贪多求全现象,不利孩子成长。
    我们的建议:
    比较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有:《咏鹅》、《春晓》、《锄禾》、《画》、《江雪》、《村居》、《所见》、《七步诗》、《古朗月行》(前两句)等。方法有:1.结合图画意境观察想象。如孩子观察“春日清晨,夜雨初晴,鸟啼枝头,落英缤纷,鸟啼无意、落花有情,春光无限好”的《春晓》图,然后学背《春晓》。2.结合生活情境还原体验。如回忆和爸爸妈妈春日去体育场放风筝,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3.解释古今意思不同的词语。如“曲项”就是“弯着脖子”,“举头”就是“抬头”等等,也能帮助孩子很好理解诗意,增加学习兴趣。
    问题二:孩子诵传统童谣、玩民间游戏你们欢迎吗?
    许多幼儿园都有选择地把诵传统童谣和玩民间游戏融入了幼儿一日生活,甚至作为特色课程,对此家长的接受度如何?据调查,88%的家长都对此表示欢迎。主要原因依次有:1.比较绿色环保,无看电视、玩电脑、网络游戏的影响视力、容易成瘾等副作用;2.易于开展团队游戏、亲子游戏,便于伙伴交往,促进亲情友情;3.有益智、娱乐等作用;4.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有必要承传;5.小时候玩过,很亲切;6.活动方便,操作简单,费用少。
    我们的建议:
    要进行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有:
    1.童谣类民间游戏:游戏歌,特别是可以和亲子游戏、团队游戏结合在一起玩的游戏歌,如《木匠解(锯)树》、《丢丢虫虫飞》等;摇篮曲特别适合小中班女孩子,如《阿拉囡囡要瞌瞌嘞》、《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数字歌:《数字歌》、《数数歌》、《对数歌》;时令歌:《十二月》、《捕鱼时令歌》等;问答歌:《什么爬》、《问鱼谣》、《尾巴歌》等;颠倒歌:《一个小孩七十七》、《我抱妈妈过山坡》等;还有绕口令《爸爸抱宝宝》、《板凳长扁带宽》等。2.体育类民间游戏有:“踩高跷”、“套圈”、“滚铁环”、“抬花轿”等;3.益智类民间游戏有:“石头剪刀布”、“老虎鸡虫棒”、“打四角包”、“滚铜板”等;4.娱乐类的民间游戏有:“击鼓传花”、“木头人”等。
    父辈们在当下可以说对传统童谣和民间游戏的疏离感和亲切感并存,他们的年龄特征也保留有一定的童心,所以他们往往愿意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戏的过程,沉浸于过往的美好回忆,这是收获“陪养”的快乐、亲情的温暖。祖辈家长很多是教学传统童谣的“活字典”,他们传授传统方言童谣方言发音的“绝对纯正性”,让他们收获参与隔代教育的自信,收获祖孙浓浓的亲情,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而在平时由于教育观念和父辈的差异,他们常常或者偶而会有权威受到挑战的受挫感。幼儿园可以组织以传统童谣朗诵为主题的活动,以“陪养孩子,快乐亲子游戏”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重温民间游戏,重温童年的快乐。
    问题三:你赞同“国学经典诵读”吗?你觉得特别要加强哪些传统美德教育?
    幼儿教育强调全人教育,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1998年以来,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倡导的儿童诵读经典的理念介绍进大陆。国内也有许多学者积极力推。多个城市甚至有专门社会培训机构也力推《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诵读。
    我们的调查:
    许多幼儿园推出的“国学班”、“读经班”,加强道德启蒙和行为养成教学。你怎么看?
    家长:“不求甚解式”让孩子有选择学学也可以,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说“少年读书如刀刻”,那么幼儿“读经”不过是一种游戏,咱们只选取其中的积极部分,如“融三岁,能让梨”,并非一定要让孩子有这样的谦让精神,只是教育自我中心的孩子也能否多一点考虑别人。
    然而很多人也持反对意见,认为很多所谓的国学经典是“良莠并存”的,许多国学思想与现代文明并不完全一致,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特别是对幼儿教育来说,应该还有更适合的方式需要我们探索,经典诵读热很多是商业化的功利操作。
    据调查,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的“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到了15%;反对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13%;而希望孩子能接触“国学”,又对“国学启蒙教育”抱着观望态度的家长,占到了72%。总之,读经教育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是“冷冷热热引热议,莫衷一是多观望”。
    对各种传统美德教育的态度家长也各不相同,近期,国家和社会媒体力推舌尖上的勤俭,倡导“光盘”行动,几乎90%以上的家长都赞同幼儿园从小教育孩子参与类似行动,愿意参与剩菜打包等给孩子树立榜样;《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虽然要求,“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但是家长赞同并教育孩子要体会父母辛劳的,还不到25%。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孩子尚小,再苦不能苦孩子。而另一则要求“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家长的赞同更是不到10%,理由是孩子一样需要受到照顾,很多家长认为“爱幼”、“尊老”发生矛盾时,孩子应该优先。此外,有70%以上的家长不赞同孩子“中国式谦虚”,希望孩子能自信阳光,甚至可以适度自信过头;有34%左右的家长也不赞同教育孩子“宽以待人”,甚至教育孩子遇到有人欺负就应当“以牙还牙”,学会保护自己。(第一实验幼儿园)

让幼儿亲近优秀传统文化

    深处互联网无远弗届的现代社会,不少幼儿沉迷影视动漫,常常睁大双眼,看着《巴啦啦小魔仙》、《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疯狂傻笑,但却疏于伙伴交往,甚至自娱自乐乃至有的产生孤僻倾向,让家长着急上火;不少还喜欢手捧iphone、apid,常常埋头大干,盯着《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跳动手指,但却拒绝接触自然,甚至视力骤降乃至有的成为“小眼镜儿”,让家长急躁抓狂。
    奉化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引导幼儿亲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园本课程,深受幼儿喜爱,也深得家长和许多幼教专家和同行好评。
    一、学习地方语言精粹,魅力乡音融入浓浓乡情
    教育部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正式把“会说本地区语言”和“会说普通话”一样都作为幼儿教学的目标。当然作为最基本母语的方言主要是靠浸润式的语言环境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和孩子语言交流应该方言、普通话交替运用或者双轨并行,并不提倡纯普通话的家庭语言环境。
    而传统地方俗语、童谣、谚语等方言精华,体现了特有的地域特点、地方习俗、文化修养和思想情感。把健康向上、幽默风趣、易懂易学、琅琅上口的内容教给孩子们,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深受家长的热捧。如《木匠解(锯)大树》、《青布蓝布》等传统地方方言童谣,都可以搭配简单好玩的亲子游戏,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感受到浓浓亲情,还常常引发家长对过往的美好回忆。而我们自创的学方言游戏,让普通话、方言互动转换,也常常让孩子们乐翻天。如小班的“学说方言找身体器官”,“脑壳头(前额)”、“眼乌珠(眼珠)”、鼻头管(鼻子)””等等;中大班的“宁波方言、普通话成(词)语互译”,如“一时三刻(突然之间)”、“一直鼻头(一直到头)”、“二五八六(酩酊大醉)”等。显然对孩子们来说,相对生疏的方言成语比普通话更使他们感到生动有趣。宁波传统谜语,音韵和谐、幽默风趣、充满智慧,无论是说还是猜,都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如“两把剪刀八枚针,小小箱子炕(藏)黄金”(螃蟹)、“滴滑哩、滴滑哩,眼睛生嘞屁眼(股)里”(针)。而“拜岁(年)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拜年》)等古老的童谣,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传统的宁波丰富物产、民风民俗。“老鼠尾巴像挫刀;老鼠眼睛像葡萄。前脚低;后脚高。身穿一件皮棉袄,日里厨厨困懒觉(白天呼噜呼噜睡懒觉);夜到(夜晚)做贼做强盗……”(《老鼠和黄鼠狼》)方言的描绘刻画多么生动!让幼儿仿佛如见其物。
    方言、普通话的多元表达,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有人说,“现代人离世界越来越近,离家乡却越来越远。”相信这样成长的孩子,乡音乡情会扎根在心灵深处,哪怕漂洋过海,遇到相关情境激发,也能触动游子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触发游子思乡的最敏感神经,乡音也就成了我们热爱家乡最朴素、最本源的感情纽带。
    二、感受中华神龙精神,观察想象萌发创新激情
    龙是中华民族之象征,它是中华民族创造性的想象。龙可以引发幼儿原生的大胆想象,通过图片观察比对,孩子们一点儿也不难发现龙身上隐藏着的其它动物,“鳄鱼头、鲶鱼须、鲤鱼鳞、蜥蜴腿、蛇身、鹰爪、鹿角……”孩子们的猜测也合情合理:“人们希望龙有鹰的速度和捕捉本领,这样就不会挨饿了。”“满身鱼鳞,希望年年有余(鱼);鹿角鹿角,富贵吉祥,这些都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望。”天旱降甘露,喷火除怪物,神龙的本领千古传诵。我们也请孩子们试着来大胆想象描绘各种“神兽”,孩子们天马行空地驰骋想象,笔端流泻、口中流淌的都是他们原发的奇思妙想:“牛头马面的四不像”式怪兽,长有大象鼻子、骆驼驼峰、大雕翅膀、似钢鹰爪,原来孩子画的是希望能快速拯救汶川地震伤员的“超级勇士”,更有那拯救地球末日的“阿凡达”式外星超人类,还有的神兽有千里眼、顺风耳,上天揽月、下海捉鳖、迅速再生等等神奇本领……幼儿的奇特创意,不正是我们的一些动漫设计人员最缺乏的游戏精神吗?
    奉化是中国布龙之乡,布龙是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是独特的集民间体育、民间舞蹈于一身的古老艺术。奉化布龙制作技艺精湛,形象健康向上、形式多样,多人合作的舞龙活动,变化多端、生动传神。观摩舞龙表演让孩子们无比自豪,而要把“双龙戏珠”、“高塔盘龙”、“跑圆场”、“8字盘龙”等名称和动作一一对应,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还得积极思考想象,每每找到一个经典动作,引得欢呼阵阵。而模仿奉化民间吹打,想象完善并朗诵民谣“青龙盘水缸,(白)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盘得瓶瓶满、缸缸满,吃不完用不完”,练习舞龙简单动作,也足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亲子制作面点龙、剪纸龙、草编龙、布贴龙等多途径、多形式的有趣体验活动,使幼儿发展艺术想象力,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增进热爱家乡之情。
    三、体验民间游戏魅力,亲密接触畅享多重快乐
    民间游戏操作简单,往往借助简单的器械,甚至不需要任何器械,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它蕴含着多重的教育价值,在当下仍然深受孩子们喜爱。如“捕鱼”、“抬花轿”、“丢手绢”等团体游戏,简单的游戏规则,周而复始的人员变换,有的还可结合有趣的童谣进行,锻炼身体同时可以培养独生代孩子的团队精神,提升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培养乐观开朗的个性。而“滚铜板(硬币)”、“翻象棋”、“打(折)四角包”、“老虎、鸡、虫、棒”等益智游戏,可以启迪孩子的智慧,滚铜板斜坡的坡度、手持铜板的高度,铜板的轻、重,打四角包的角度、打的位置,都在考验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而象棋的棋子名称的认识、大小的辨别和记忆,可以挑战孩子的识字能力、记忆能力和古代军事知识,“打仗”题材的游戏,对男孩有着更大的天然吸引力,而老虎吃鸡,鸡吃虫,小小的蛀虫居然可以蛀空或者蚕食木棒甚至大船,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也让孩子们兴趣盎然,棒又可以打老虎,世上的事物相生相克,那简直就是哲学的启蒙了。
    四、乐享传统节日习俗,潜移默化滋养民族精神
    我们国家通过法定假日形式力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希望藉以传承民族优良传统。我们更需要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2013年小年到除夕,BTV卡酷少儿频道倾力打造“聚童心聚快乐”动画贺岁剧《谁动了我的节日》和五天“传统节日”专题综艺晚会,精心打造了具象化、符号化的六大中国传统节日可爱卡通形象,在给观众们带去节庆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传统“节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传递到每个小观众心中,让小朋友们了解到“团圆”、“团聚”、“团结”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应该积极创新传统节日风俗,放大快乐体验,让孩子、家长重新爱上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我们幼儿园每年都举行盛大的“制作亲子环保灯笼,猜灯谜庆元宵游园活动”,家长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在寒假、春节和孩子一起精心制作环保灯笼,最多的是五边形、六边形精美硬纸包装盒制作的宫灯,用圆形塑料包装盒制作的圆灯笼,也有用画报纸裁剪、折叠、粘贴而成的现代感创意灯笼,偶见用柚子皮、西瓜皮剪、雕的模拟南瓜灯等“非主流灯笼”,最吸引人的是每年的属相和莲花、鲤鱼等吉祥喜庆传统灯笼。孩子和家长精心挑选书写灯谜,然后兴高采烈地带彩灯来园,观摩彩灯展览并竞猜灯谜。最后,还举行亲子制作、品尝元宵,幼儿装饰“水果贺卡”,送亲人新年祝福活动。园本化的元宵节活动,把春节的快乐推向最高潮,成为“中国味的狂欢节”。
    由于许多传统节日都添加了娱乐元素、现代元素和文化含量,放大了幼儿对节日的快乐体验,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五、编演传统故事情景剧,创意游戏提升生命智慧
    中国的远古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不仅有奇特的想象,而且主人公几乎都是具有为追求人类幸福而无私献身的高尚精神,这理应也是我们人类的永恒精神家园,人类原始先民的神奇想象和泛灵期幼儿具有的神话式精神特质高度契合。编演情景剧,无论是设计、表演台词,选择、设计服装,制作、布置道具,还是选择、演奏音乐,设计、表演动作、舞蹈等,都能促成幼儿观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艺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提升生命智慧。
    如表演《后羿射日》,幼儿建议“十个太阳”身穿红披风、头戴火焰帽,跳起快节奏疯狂街舞,表示烈火炙烤大地;建议用十二生肖动物来代替所有动物,就连神通广大的神龙都疲于奔命、奄奄一息,其余动物更是垂头丧气。而当九个太阳被后羿射下,生肖动物跳起快乐动物模仿操,龙舞大地,到处一片生机。这都是多么生动的创意!
    如有选择地观看香港翡翠动画《成语画廊》,北方影视制作的大型成语动画系列片。选择适合的成语故事,融入现代元素、游戏元素进行创意编演,深受幼儿喜爱。如小班的成语情景剧《画饼充饥》,“张大饼儿”先画个方方的、脆脆的千层饼,“啊呜啊呜”,哎呀呀,不解饿!”最后画个香香的、软软的葱油饼,“啊呜啊呜”,哎呀呀,不解饿!我们还是一起亲手来做糯糯的、黄黄的、香香的南瓜饼吧!(方幼红)

让传统文化浸润家庭教育

    华夏5000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精华,更是幼儿健康成长之营养素。在家庭中,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一、传承本土方言,守住独特的“地方文化基因”
    方言是地方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珍珠,“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一个人独特的“文化基因”,世界因多样方言、多元文化而绚丽多彩。但现今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学方言,怕影响普通话的学习,连祖辈也操起彩色普通话,甚至出现“为‘夺’孙子抚养权,奶奶狂学普通话”现象。“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其实,方言与普通话的双语共学反能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杨晓岚教授说:“0-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不同语言的发音部位、方法可让孩子的发音器官得到良好的锻炼。两种语言的转换,可使孩子大脑的语言转换机制得到更好地发展。”所以,在家庭中可以提倡方言和普通话“双语”并用,让方言和普通话的和谐共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方言教学小宝典:
    1.兴趣中学,生活中教,潜移默化。家庭成员间运用规范文明的方言交谈,鼓励孩子与同方言区小伙伴游戏交谈,让孩子在随意、自然、无拘束的氛围中学讲方言。陪伴孩子一起收看电视方言节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像浑黄壮阔的东海哺育的宁波人坦诚豪爽,反映在方言上的风格是“石骨铁硬”,让孩子收看“石骨铁硬”宁波话讲的“透骨新鲜”身边事的方言节目,可以让孩子趣味盎然地潜移默化中习得方言。当然如果家长能教育孩子一些规律性的方言表达技巧,就能大大提升孩子学习效果。如宁波方言多倒置手法,把“客人”叫做“人客”,把“快到了”说成“到快了”;有时宁波方言似乎显得更有道理。如把“床”称作“眠床”,把“菜肴”称作“下饭”。有时宁波方言又显得更特别,所有狗都称作“黄狗”,于是就有了“白黄狗”、“花黄狗”、“黑黄狗”等称呼。当然家庭用语种类也不易过多,多语言家庭应以将复杂的语言环境简化为三种以下的基本语言为好。
    2.猜谜语、诵童谣、解俗语,“方言精粹”启智慧。地方童谣、谜语、谚语、俗语、民间游戏、传说等,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经验结晶,是方言之精华。“祖辈—孙辈”隔代教育,或者“祖—父—孙”代代相传,不仅启迪智慧,而且增进亲情。如猜一猜,诵一诵传神有趣的谜语方言童谣《十二生肖》,“老一细丁丁,老二牵根绳……”;一边玩亲子游戏,一边说游戏歌《青布蓝布》、《丢丢虫虫飞》……讲述寓言故事《鹿过江》:小老虎不识梅花鹿,不敢贸然下口,待询问虎妈再赶回岸边,梅花鹿早已涉水而去。所以宁波俗语“鹿过江”就有事情已经过去,错失良机之意。而一些称人的短语也非常多姿多彩,戏谑诙谐,饱含好恶褒贬之情,入目三分更加传神,如“黄豆汤”(傲慢自大)、“烂好人”(老好人)、“老油条”(油腔滑调)。
    3.玩游戏,编歌词,创意方言我来说。看图说名称,爸爸说“玉米”,孩子回“六谷”,比谁说得准;全家方言接龙“六谷(玉米),啥个角;角子(硬币),啥个子;子头(纸),啥个头……”;亲子改编方言歌曲《蓝精灵》“在那山的阿边,海的阿边,有一潮宁波拧,接拉脑子交关灵,接拉本事交关大……”。在趣味方言中,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重视国学塑行,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素有孝行天下、自强不息、温良恭俭、重德务实、戒奢节俭等传统美德,被誉之“礼仪之邦”。但当“父母呼,应勿缓”成了“孙子呼,爷爷奶奶大声应”,家长的娇惯溺爱、百依百顺,家教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让孩子淡忘了孝悌,淡化了礼仪,缺乏了自立,变成一言九“顶”的“小皇帝”。“家庭是塑造一个人最好的地方(于丹)”,7岁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课堂,应进行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理自立精神的培养,在人格形成初期,从小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国学塑行小宝典:
    1.国学经典来引领。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伦理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经典对孩子的品行和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饭后、睡前,亲子相拥共阅,在舒缓音乐相伴中,选择幼儿喜闻乐见且符合当代的内容,以故事、游戏等形式,走进国学经典世界,感受国学之美,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情景模拟“九香龄,能温席”,或我说你做“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等,或说说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谈谈最感动的一句话……孩子说家长记,孩子画家长读,共同撰写“亲子共读日记”,在趣味游戏中加深理解。
    2.传统节日是契机。每个传统节日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着人文情怀,给人以讲礼仪、重情义、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传统佳节为契机,积极营造家庭节日氛围:迎新春全家总动员,孩子负责整理、清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亲子制作元宵节的灯笼,清明的风筝、端午的香袋、立夏的蛋套……抑或是环保工艺品,装扮节日的家园。说说屈原谱写的爱国楚辞,嫦娥奔月的美丽童话,开展春节贴春联学拜年、元宵做汤圆赏灯会、清明踏青祭祖先等节日家庭活动,在不同常日的生活体验中学习传承文明礼仪、敬老孝亲等传统美德。
    3.活动实践重体验。别期盼故事“孔融让梨”就能让孩子学会谦让,强迫认同容易造就不自然。智慧妈妈让拿大梨的孩子多承担劳动任务,促其在活动中自悟:多劳多得,方显公平,别人的谦让也需要理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饭前的用餐礼仪,出门会友的礼貌教育等,父母“经常念叨就容易进入情感领域,渗透到孩子深层意识之中,形成动力定型,就是习惯”。玩具自己整、袜子自己洗、吃饭前摆碗筷、客人来了端水果……在真实生活的“刺激—反应”的强化下,促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蓝燕燕)